克服生态危机必须复归经济学的灵魂——基于江南生态恶化的视角
本文选题:生态危机 + 资本的逻辑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4年02期
【摘要】:公地的悲剧正在地球生态系统这一人类最大的生存环境上演。资本以它的逻辑与权力同技术合谋并同消费主义结合造成生态危机,因此,在资本的逻辑之内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以资本的逻辑作为其理论前提的主流经济学,自然也不可能破解生态危机。我们应当致力于经济学的灵魂复归,从哲学、伦理、宗教、神学、美学的大视角重新审视生态危机问题,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自己。
[Abstract]: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is unfolding in the Earth's ecosystem, the greatest living environment for mankind. Capital, with its logic and power, conspires with technology and combines with consumerism to cause ecological crisis.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within the logic of capital.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which takes the logic of capital as its theoretical premise, can't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We should devote ourselves to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oul of economics, and re-examine the ecologic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ethics, religion, theology and aesthetics in order to save the earth and save mankind itself.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7;X3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霞;;幽默的积极修辞表现及其心理基础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唐媛媛;;小丑的眼泪——试论卓别林和周星驰的喜剧电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3 丛晓峰;幽默及其临近形态——“笑”的家族几个范畴比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苦舟;;媒介变迁与艺术困境——以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4期
5 冉祥华;美育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机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冉祥华;美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薛瑞东;论《歌德自传》的真实和个性特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叔翼健;;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娱乐化传播探讨[J];新闻界;2012年13期
9 王筱萌;;探析卓别林的表演艺术对动画表演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24期
10 王苦舟;;媒介变迁与艺术困境——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J];新闻世界;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怡平;控管与影像美学风格流变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谢孟颐;幽默广告的视觉语言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冯玉芳;卓别林喜剧艺术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陆天奕;平面设计中同构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王妮林;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幽默广告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6 王国丽;朱延平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笛;论新闻事件的电影改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8 韩兰花;冯氏幽默的等效翻译—冯小刚贺岁喜剧片英文字幕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顺;;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2期
2 史英霞;;理性思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J];甘肃林业;2006年04期
3 王慕镇;;试论生态整体主义[J];新视野;2009年02期
4 尚晶晶;;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浅谈生态危机[J];企业导报;2010年07期
5 程久苗;;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生态危机及其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6 李锐锋,刘冠英;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4期
7 虞玲红;社会公正与生态危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金圣震,郭辉,顾平;环境历史和生态危机的起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吴殿峰;;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J];绿色视野;2007年03期
10 徐艳秋;;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业理;;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建设[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小红;;生态帝国主义的根源与危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周光迅;武群堂;;新世纪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宋金华;;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庄光辉;陈善科;保平;;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继胜;高剑平;;论现代技术生存的危机及其出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彪;;探讨网络生态危机[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9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王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存危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实;生态危机———经济学的“原罪”[N];国际商报;2005年
2 刘效仁;沿海开发毁林导致生态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记者 马晓军 见习记者 吴玉萍;甘南生态危机四伏[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广心;水,我们亲爱的水[N];江淮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冬梅;环保:公众如何变“抱怨”为“行动”[N];工人日报;2009年
6 河南大学 张纯成;构建和谐社会是走出生态危机的重大举措[N];科技日报;2011年
7 沈东坡;正视环渤海发展的生态危机[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8 李瑞芳;生态危机与人的生命价值[N];中山日报;2008年
9 李 文;从欧洲八哥入侵美国看生态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10 杜丽燕;“生态危机‘挑战’人道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鹏;从控制走向解放[D];复旦大学;2007年
2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申治安;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勇兵;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透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10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博;资本批判视野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2 马英;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3 陈寿兰;对生态危机的文化和制度思考[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巍;福斯特生态危机理论评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盖军静;现代性的自然之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7 陈永力;生态危机的人文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蔚;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的生态危机[D];复旦大学;2012年
9 郑选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曼丽;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生态危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33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