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6 12:40

  本文选题:收入差距 + 产品创新 ; 参考:《经济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突破了传统研究技术创新形式的不完全性、收入差距的不连续性、收入效应的同质性等局限性,在考虑了收入效应差异的基础上,创建了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变化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创新竞争模型,揭示了收入差距的变化通过"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的耦合对产品创新产生的复杂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计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与企业产品创新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收入效应"较小时,"市场规模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之间呈现负相关;当"收入效应"较大时,"价格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正相关;"收入效应"处于中度值时,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是"U"型曲线关系。本文的方法与结论拓展了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income gap of Chinese residents has not only aroused the great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but also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o the transition to 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gap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the incompleten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discontinuity of income gap, the homogeneity of income effect, etc.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effect, the competition model of enterprise product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change of resident income gap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mplex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of income gap on product innovation through the coupling of "price effect" and "market scale effect", and verifies it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econometric analysis and so 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come gap (Gini coefficient) has a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enterprise product innovation. " When the income effect is small, "market scale effect" is dominant, and the income gap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duct innovation, and when "income effect" is larger, "price effect" dominates. The income ga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duct innovation, and when the income effect is in a moderate value, the income gap and product innovation are "U" curve. The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exte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gap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37203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资助
【分类号】:F124.7;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平;李淑云;许家云;;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与自主创新[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2 安同良;王文翌;魏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动力与障碍——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12期

3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2 李丹蒙;夏立军;;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3 王亮亮;王跃堂;杨志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开发支出及其经济后果[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4 贺京同;高林;;企业所有权、创新激励政策及其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5 徐全华;;上市公司R&D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15期

6 章立军;;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7 苏文兵;徐东辉;梁迎弟;;经理自主权、政治成本与R&D投入[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8 安同良;魏巍;Ludovico Alcorta;;创新目标、前景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江苏的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9 吴延兵;;中国工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10 周绍东;;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R&D补贴:一个博弈[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杰英;;北京市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效果的实证分析[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王传荣;徐银良;;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刘运国;刘雯;;高管任期与R&D支出——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晶;;市场化程度、无形资产投资和公司价值[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赵自强;赵湘涟;;债务水平与公司研发投资决策——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6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宜静;;战略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创新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李成刚;吴涛;;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我国大中型制造业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燕妮;胡振江;;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立清;制度环境及其替代机制,负债与我国企业R&D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李文启;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千慧雄;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旭;基于区域特色的重庆市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汤石雨;企业创新动态效率的演化机理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亚平;基于后向关联的FDI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星;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魏莉;基于知识链的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胡振江;公司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韩先锋;中国R&D创新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鹏;外商直接投资、联系效应与技术溢出[D];南京大学;2011年

8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娜;天津市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效率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于江鹏;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志勇;张杰;;有效需求与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2 安同良;王文翌;魏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动力与障碍——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12期

3 薛澜,沈群红,王书贵;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基于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 行业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4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5 安同良,方艳,卢多维克·阿尔科塔;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7期

6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7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8 安同良;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9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仁勇,杨洁;企业产品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8期

2 张丽;;企业产品创新的思路和方式[J];四川建材;2004年05期

3 王选耀,李世泰;营销人员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02期

4 荣毅虹;田也壮;王哲;;面向企业产品创新的信息重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5 朱思群 ,童新国;市场经济与企业产品创新[J];计划与市场;1995年08期

6 郜振庭;企业产品创新的几种思维模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岳兴录,岳超忠;企业产品创新的策划[J];辽宁经济;1996年11期

8 叶静;;企业产品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年26期

9 田应斌,熊望高;绿色产品:绿色浪潮下企业产品创新新概念[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王军,刘学勇;乡镇企业产品创新的途径选择[J];经济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新华;杨木成;韦保平;;把握科技信息脉搏,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浅谈科技信息与产品创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同燕;;企业产品创新有效性边界的数理测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3 于丽娟;;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的博弈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岫岚;企业产品创新的战略构架[N];科技日报;2003年

2 记者 徐伟;四大问题制约中国企业产品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陈昕;以战略视角定位产品创新[N];光明日报;2002年

4 郭颖;“三策”齐下促企业产品创新[N];营口日报;2009年

5 马兵;品牌“颜面”也应个性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6 卞文志;品牌的脸面也应个性化[N];市场报;2002年

7 记者陈赋斌;产品获中国创新设计金奖[N];中国证券报;2002年

8 刘京;产品创新与技术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丽丽;小企业产品创新,慎走“小众”路线[N];中国食品报;2011年

10 卞文志;品牌“脸面”怎样才能个性化[N];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东奇;企业产品创新力形成要素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张朝阳;民营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阳;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邦;产学研合作效果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关系[D];山西大学;2010年

2 胡曦;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兆全;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刘蔚玲;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信息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颜永才;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产品创新支持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映珍;企业产品创新的市场实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7 陈君达;外部创新搜寻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包莉萍;中小企业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识别与估计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齐玉信;卷烟企业产品创新项目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盛伟伟;企业产品创新的价值链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7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7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