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雏形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6 11:47

  本文选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 产业转移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现阶段,技术、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和领军企业主导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小,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大。这种背景下应警惕重复建设和产业资源的过度投入;要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防止国有企业的垄断;要实行优势互补策略,注重产业的适时转移,形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错层、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Abstract]:At this stage, technology, talen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s determine the spatial layou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is small, while that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is quite differe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guard against repeated construction and excessive investment of industrial resource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apital and prevent monopol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lement complementary strategies of superiorit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y transfer of industries.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taggered, uneven development patter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路径”(71273276)
【分类号】:F124;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丽华;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2 韦福雷;胡彩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9期

3 周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J];统计研究;2012年09期

4 宾建成;;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对策[J];亚太经济;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军;;论我国央企的垄断地位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于洪深;赵立红;;我国国企垄断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凌捷;;总部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4 黄启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升级路径——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06期

5 黄启才;;GVC驱动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策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6 曲永军;王苗苗;;吉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方健民;;论国有企业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谢菁;向颖;;论垄断行业的工资问题[J];南方论刊;2006年10期

9 邹树梁;王铁骊;孙美兰;;论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导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高蕾;李西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琛;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立强;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与反垄断法治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2 段素林;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与改革[D];南昌大学;2007年

3 张汇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唐培华;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纪勇;塔里木油田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战雄;基于生态技术的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潘浩;联盟能力、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付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锁生;惠树鹏;;国外新兴产业发展举措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11期

2 王梦奎;;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3 李扬;沈志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4 宋河发;万劲波;任中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产业选择与发展政策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9期

5 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7期

6 杨士年;沈坤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同化风险及对策思考[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7 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对策取向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8 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年03期

9 王飞航;汪静;;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1期

10 周晶;何锦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劲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J];江淮论坛;2010年02期

2 程必定;;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3 颜颖;;基于综合优势原则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新战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9期

4 谢作文;;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促进岳阳地区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9年06期

5 吴德进;;加快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7 吴亮;;对“再工业化”战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比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杜丹;李奎;;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11年02期

9 吴俊皓;;依托产业园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06期

10 戴庆华;牟永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郝志功;赵彪;;廊坊如何应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和调整趋势[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王学权;;毕节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4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承接的联动[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国全;;高举清华科技的大旗 合力打造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肖金成;;加强东西合作 促进产业转移[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张明林;齐玮娜;;产业转移下中部地区工业园发展对策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新美 陆峰;海门成沪上产业转移新“飞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吴家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农民“洗脚上田”[N];广西日报;2008年

3 胥会云;昆山:全国首家产业转移促进中心揭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储叶来;合肥经开区:在产业转移承接中提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卢轶 谢思佳 刘艳美 林盛 陈作成 鲁锦锋 赵行旺;最后15亿花落谁家? 9月前PK见分晓[N];南方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邦田;济宁市园区承接台商产业转移说明会在沪举行[N];济宁日报;2009年

7 杜宇;金融危机下郑州抢抓产业转移商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巢志斌;庐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N];巢湖日报;2010年

9 特派记者 张慧疆;河北·巴州产业转移对接签约315亿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淡争艳;宜昌抢前争先[N];湖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勇;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3 计永超;产业转移要素分析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胡艳;产业转移与经济转型:安徽的战略对策[D];安徽大学;2012年

5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6 叶琪;基于包容性发展视阈的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辽;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静文;“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3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