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陆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海陆一体化 + 外在关联性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3期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产值贡献率以及所构建的产业优势波动系数,分析山东省海陆产业的外在关联性与内在联动效应。2001—2011年山东省海陆产业结构从错位走向协调,海陆经济的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海洋第一产业对陆域经济的拉动以及陆域第二产业受海洋经济活动的影响;"海陆产业灰色关联度—优势波动系数"交叉关联将陆域产业划分为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强的波动型产业、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弱的波动型产业、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弱的稳定型产业以及与海洋产业关系较强的稳定型产业;最后根据海陆子产业灰色关联度构建山东省海陆复合产业链。
[Abstract]:Using th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output value and the industrial advantage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the external correlation and internal linkage effect of the land and sea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2001 - Shandong and sea l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dislocation to coordination in 2011 -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econom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ull of the marine first industry to the land economy. And the second industry of land area is affected by marine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cross correlation of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of land and sea industry - dominance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divides the land industry into a fluctuating industry with strong relations with the marine industry, a fluctuating industry with a weak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ine industry, a stable industry with a weak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ine industry and a marine industry. It is a strong stable industr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of sea land sub industry, the Shandong sea land composite industrial chain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勇;;桥海兴县 海陆一体[J];今日浙江;2006年21期
2 张海峰;;抓住机遇 加快我国海陆产业结构大调整——三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J];太平洋学报;2005年10期
3 王芳;;对海陆统筹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国土资源;2009年03期
4 张海峰;;应适时进行海陆产业调整[J];科学决策;2006年04期
5 周江勇;;统筹海陆发展 建设花园半岛[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9年11期
6 王希;;浅析海陆经济一体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1期
7 郭军;郭冠超;;向海洋要资源 要速度 要效益[J];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12期
8 李文荣;;加强海陆互动 推动河北沿海强省建设进程[J];港口经济;2008年05期
9 李关定;;构建大桥经济区 推进海陆一体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2期
10 ;“十二五”上海将实现海陆产业互动和海陆经济一体化[J];港口经济;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成刚;张锡宝;;山东“蓝区”建设“海陆统筹”的认识与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郑少春;;在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推动海陆一体化开发[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机制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第一篇 海陆统筹与可持续发展[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朱坚真;师银燕;周映萍;;科学发展观与南海区域海陆统筹发展战略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康婧;赵锦霞;吴桑云;丰爱平;;我国海岛保护区发展现状与管理研究[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汝辉 王海政;海陆统筹的“文登实践”[N];人民日报;2011年
2 东营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秋波;黄蓝融合 海陆统筹 一体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中共浙江象山县委书记 周江勇;走“海陆一体化”县域科学发展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张原;致公党天津市委建议 天津应走海陆一体化发展道路[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梦 魏东 东营日报记者 葛铸聪;东营:黄蓝融合 海陆统筹[N];东营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宏 鲍蔓华;临海市政协做好经济向“海陆并进”转型建言大文章[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路桥区委书记 郑米良;海陆共进 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轴心[N];台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路敦海;青岛经济海陆联动[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记者 丁辉 杨洁;“海陆联动”塑造经济发展新格局[N];嘉兴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徐金鹏 丁锡国 刘宝森;海陆融合,蓝色经济潮起山东[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曹可;环境约束下的辽宁省海陆产业统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扬;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伟光;我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时空耦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邓爱红;广东海陆一体化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4 毛昊洋;产业链视角下的福建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周映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北部湾海陆统筹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6 范斐;海陆统筹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思敏;基于产业关联的江苏海陆产业统筹发展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1982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8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