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思悖论:西汉王朝专制主义发展对产权结构的影响
本文选题:制度变迁 + 产权 ; 参考:《学术月刊》2014年06期
【摘要】: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权力垄断下,诺思悖论的表现方式和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为了维护统治,统治集团会形成歧视性的产权结构;争夺国家治理权处于比经济效率更优先的地位;国家有动机直接通过剥夺进行利益的再分配。西汉初期自由放任的经济实践和相对平等的产权结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绩效。随着西汉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上建立了重农抑商的歧视性产权安排,并通过官营垄断剥夺了民间的经营自主权,以行政效率替代了经济效率。自由放任的经济实践趋于终结,并在王莽时期走向国家干预和产权侵害的极端。西汉王朝的这段历史说明,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格局下,产权安排不可避免地陷入囚徒困境,有利于长期繁荣的制度不会被选择。
[Abstract]:Under the monopoly of feudal autocracy,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manifest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Norse paradox: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ule, the ruling group will form a discriminatory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Competing for the right to gover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state has the motive to redistribute its benefits directly through deprivation. The laissez-faire economic practice and relatively equal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produced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ism of autocracy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discriminatory property right arrangement of emphasizing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commerce was established economicall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was replac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economic practice of laissez-faire tended to end, and in Wang Mang period, the state intervention and the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were extreme.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shows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property rights arrangements inevitably fall into the prisoner dilemma under the game pattern of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system conducive to long-term prosperity will not be chose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11&ZD14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政府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的路径与政策创新研究”(10AZD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纵向结构与农民交换权利研究:理论模型与政策设计”(70973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恺;;徐州市的西汉兵马俑[J];江苏商论;1986年S1期
2 砾华;金缕玉衣的故乡[J];河北教育;2005年Z2期
3 顾强;;刘邦大胆使用“跳跳族”[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0期
4 槑南;;桑弘羊经济思想与经济改革述评[J];金融管理与研究;1993年02期
5 罗庆康;试析马王堆文明的特点[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黄琛;神秘的古滇王国[J];文明;2005年06期
7 吴杰;;石人[J];西部大开发;2009年05期
8 李春艳;;战国末到西汉时期关中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原因探析[J];价值工程;2011年07期
9 ;地方文化[J];科技与企业;2003年12期
10 张守军;秦汉王朝的商业政策[J];商业研究;199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西安钱币学会课题组;;“白金三品”新探[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2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绍举;;可乐——无疑的夜郎古都[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4 李鼎芳;;西汉王朝初期在农民起义灭秦的教训下调整其统治政策[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5 史念海;;我国古代都城建立的地理因素[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6 钟素芬;;论西汉疆域的巩固与发展[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徐蕾;;浅论西汉尚武之风[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石子镜;;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区保护与利用的思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卢美松;;董仲舒天道观初探——从《春秋繁露》看天人关系说[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侯西安;;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神道设教”属性[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颖娜;从“汉习楼船”看西汉王朝与西南民族地区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赵云旗;从战乱到盛世:西汉“文景之治”41年[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高新生 李兆春;汉朝海防[N];中国海洋报;2009年
4 赵凯;秦汉帝国舆论政策之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郭万新;塞外宝地——马邑[N];朔州日报;2010年
6 张文彬;长城研究的新力作[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王萌鲜 宋国荣;一支古罗马军团的家园[N];甘肃日报;2005年
8 ;和而不同——秦汉与罗马的衣食住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张子贺;《淮南子》:淮南独具的文化瑰宝[N];淮南日报;2006年
10 党玉枚;西古城兰州城哪个早[N];兰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培健;西汉五德实行论考[D];南开大学;2013年
2 王青;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两种模式[D];清华大学;2007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李兴;《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平均;西汉分封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薛俊武;贾谊政治哲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藏明;五德终始说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安琪;论妇女与西汉政治[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郭宏;西汉中山国工艺美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春茂;汉武帝宫廷文学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4 刘俊虎;西汉诸帝巡幸与社会政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荣辉;西汉社会救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春艳;战国末到西汉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关中农业的大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乔玲;西汉赋税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韩仲秋;东汉自耕农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举;汉武帝兴水利与西汉王朝兴衰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邝盛彦;东汉民族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3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8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