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结构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7 06:37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 空间结构 ; 参考:《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从空间结构的角度,以2000—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比重为基本衡量指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区域重心总体向西北推移,逐步形成核心—边缘模式的经济空间结构;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为豫中、豫西、豫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而豫东、豫东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tial structure, taking GDP, GDP per capita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s the basic index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gional gravity center generally moves northwestward, and gradually forms the 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ore-marginal model,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pattern is central Henan, western Henan, The economic base of north Henan is better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ast, whil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ast Henan and southeast Henan is relatively low.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12120113007300)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裕民;有关中国城市化两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开发;1999年07期

2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3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4 陈小素,乔旭宁;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5 韩春鲜;马耀峰;罗辉;;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6 叶大年,赫伟,徐文东,李哲;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年07期

7 李雅洁;王国梁;;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李晓琴;覃建雄;;基于协同论和点—轴系统理论的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6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7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9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10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欢欢;;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文化发展繁荣[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瑞峰;王虎;杨志勇;;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8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9 杜娟;戴宾;;双核结构模式与成渝双核城市[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2年05期

2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3 陆大道;;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年02期

4 薛普文;;区域经济成长与区域结构的演变[J];地理科学;1988年04期

5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6 徐刚;江苏省长江沿岸港口群体的功能、格局与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0年03期

7 北村嘉行,杨郁华;评《中国工业地理》和《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学报;1991年03期

8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9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彦随;温州沿海地区城镇化带型发展的机制与规律[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发俊;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庞;关于推进区域经济民营化的实践与思考[J];前进;2001年12期

2 崔君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前线;2001年07期

3 钱松;木业区域经济的是与非[J];中国林业;2001年18期

4 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07期

5 丁乃今;;鸡西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封颖;;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建议[J];中国经贸;2001年05期

7 白井文;;论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兼析广东省通过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南方论刊;2001年03期

8 钱党珠,潘晓棠;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发展[J];发展论坛;2002年01期

9 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郭巍杰;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玫玫;;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邱志忠;;绿色生产力与区域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林宝志;;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马莉;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3年

4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5 陈元杰;发展区域经济必先强基础[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任春;我国与欧盟建立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具五大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苗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十月召开[N];财会信报;2006年

9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 刘华芹;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莉;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收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岩;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罗远鹏;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5 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波;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袁伟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素香;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0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90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