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危机还是转机:经济周期中的国民健康

发布时间:2018-06-07 07:02

  本文选题:经济周期 + 死亡率 ; 参考:《中国软科学》2015年12期


【摘要】:经济周期所引致的社会健康福利变化是经济学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和阐述了经济周期、环境污染与国民健康关系的内在机制,利用1990-2010年8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库,反复通过多种方法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失业率上升时,各类健康指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死亡顺周期可能是中短期非长期现象;环境污染成为经济周期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传导渠道,经济衰退时期空气污染改善所带来的健康贡献大致占到了20%左右;经济周期对健康的影响在不同年龄、国家和性别中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适度闲暇会带来死亡率的下降,但是过度失业并不利于健康。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福利,凸显了经济发展的健康代价以及经济适度放缓的健康收益,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和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change of social health and welfare caused by economic cycle is the focus of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conomic cyc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national health 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expound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s repeatedly examined by various methods using the transnational panel database of 89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10.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unemployment rate rises, various health indicators will be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 the pro-cycle death may be a short- and medium-term phenomen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transmission channel that affects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in the economic cycle. Improvements in air pollution during the recession account for roughly 20% of the health contribution; the effects of the business cycle on health are significantly heterogeneous across countries and genders at different ages; moderate leisure leads to a decline in mortality. But excessive unemployment is not good for health. Keeping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within a moderate range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welfare of the population, highlighting the health cos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ealth benefits of a moderate economic slowdow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adaptation to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项目编号:15ZDB158);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环境健康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5FJY014)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彦斌;周业安;;中国商业周期的福利成本[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太明;;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差异与封闭经济约束[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2 周璇;杨帆;赵思雨;;中国通胀福利成本再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02期

3 陈彦斌;;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4 陈太明;;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差异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5 赵鑫铖;;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1期

6 饶晓辉;廖进球;;情绪波动、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饶晓辉;廖进球;;递归偏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福利成本: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8 陈太明;;中国转型期城乡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9 陈彦斌;韩旭;;中国经济波动可预测性的福利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10 陈太明;;经济波动对城乡居民的间接福利效应差异研究[J];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耿;胡海鸥;;损失规避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耿;转型期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凌;消费波动、消费增长和中国经济波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向东进;跨期替代弹性、习惯形成与CCAPM理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庄子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及其福利成本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宁;价格波动分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吕战岭;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差异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郑文风;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乔清;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张坤;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福利影响的统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彦斌;;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2 陈彦斌,周业安;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国江;;经济周期与波动对经济平稳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06年09期

2 吴江;;论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发展[J];商业时代;2008年15期

3 吴瑞贤;;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19期

4 刘小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及其成因[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9期

5 戴凤礼,赵炳元;如何认识经济周期的作用——兼评两种与此有关的观点[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小怡;“新经济”与经济周期[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曹晓虹;广东省经济周期的分析对比[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薛吴健,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9 薛吴健,董颖颖,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学方法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严忠,刘亚琴;对中国现阶段所处经济周期的认识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关权;王汉儒;;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演化的经济学分析——对次贷危机的另一种解释[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2 李秉文;王伟;;我国的经济周期性调控与兰州经济发展[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尚维;杨晓光;徐山鹰;张s,

本文编号:1990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90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