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8-06-24 02:40

  本文选题:图们江 + 区域合作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2期


【摘要】:中朝两国共同建设罗先等两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议的签署,预示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文章分析了朝鲜罗先地区港口作为中国"北煤南运"新通道出现的新机遇以及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用"罗先经济区"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对策。
[Abstract]: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North Korea for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Luo Xian and other two development zones indicates a new change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umen River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orts in Luoxian region of Korea as a new channel for "transporting coal from north to south"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Tumen River in China by using "Luoxian Economic Zon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34)
【分类号】:F1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少才;;一位远洋船员看日本能源对策[J];资源再生;2008年01期

2 郭可沐;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的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洪娟;;中煤秦皇岛口岸公司流程再造研究[J];煤炭工程;2006年07期

2 丁四保;;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推进战略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媛;中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霞;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贵州的历史性跨越[J];当代贵州;2005年11期

2 时宏远;赵旭峰;;对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3 石德旺;;整合民间文化资源 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焦作市发展民间文化游的若干建议[J];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夏午宁;;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设计问题[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5 黄三生;卢丽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6 赵亮;李洪娜;孙祚亮;许加盈;;区域合作态势下的鞍山旅行社行业发展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9年02期

7 成伟光;何小民;蓝波;;“泛珠号”南宁再起航——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侧记[J];当代广西;2009年12期

8 王海波;;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掠影[J];当代广西;2009年13期

9 于辉;;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8期

10 余兴厚;;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对策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弘;王亚楠;;贵州省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坚持“环境权”理念之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王崇举;;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武贤;雷明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制度创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磊磊;;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构建研究——全球化时代东亚各国的占优发展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海进;;借助场县共建舞台唱好区域合作大戏[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益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路径选择[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诸葛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西部律师业的影响[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秦学;;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陆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贺耀堂;狠抓对接落实 推动区域合作[N];连云港日报;2007年

2 陈政;着力推进与东部区域合作[N];贵州日报;2008年

3 ;抱团应对金融危机是最迫切任务[N];民营经济报;2009年

4 赵晋平;构筑区域合作应对美元波动[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李辉 记者 郭明;安徽当涂和江苏高淳两县 建立区域合作 共建发展平台[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时报记者 王森;区域合作促南港起飞[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7 刘林鹏;500温商聚首论道区域合作[N];温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陈敏;虎林与东方红林业局签约区域合作共建[N];鸡西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鹰 通讯员 杜绍林;区域合作绽新枝 医保对接惠民生[N];马鞍山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彭华;加大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对外交流[N];雅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卓;新自由主义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3 曹阳;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6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胡仁霞;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汤山文;论深港经济合作的寻优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芹;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帷洋;我国邮轮经济的区域合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黄士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基础、障碍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8年

4 林镇鸿;泛珠三角工业共同市场的开拓与建立[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建勋;中国对外政策中亚洲意识的发展及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6 游姝琪;闽、浙、赣三省毗邻区跨区域合作的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高景楠;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宝勒尔;蒙古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东亚共同体”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康健;21世纪初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合作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9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59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