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下中等收入群体扩容之路
本文选题:中国梦 + 中等收入群体 ; 参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小康社会中国梦的追梦过程,也是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的过程。中国梦视阈下中等收入群体经历了萌芽、崛起,进入21世纪的扩展时期。中国梦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平台,未来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路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量规模;保持中等收入群体的存量水平稳中有升,防止成员向下分化;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Abstract]:The process of pursuing dreams of Chinese Dream in a well-off society is also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middle-income groups. The middle-income group under Chinese Dream has experienced the sprout, rising and entering the expanding period of the 21 st century. Chinese Dream provides a good historical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The way to expand the capacity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n the future is to expand the increment scale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to keep the stock level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rising steadily. To prevent members from differentiating downward;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iddle-income group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课题组;6万-50万元: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探究[J];数据;2005年06期
2 李华红;;西部农民工可持续就业语域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J];东疆学刊;2013年01期
3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4 李国庆;私营企业主的兴起:研究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强;;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中产阶层?[J];领导文萃;2007年09期
6 杨玲玲;;试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历史作用[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7 常兴华;李伟;;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测算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08期
8 纪宏;刘扬;;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影响因素的测度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年05期
9 李伟;;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相关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4年01期
10 王春玺;李国臣;;邓小平八十年代中期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张志明;;安徽农村内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郑崧;;结构调整与非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焦鹏;;城镇居民收入群体消费函数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7 张萌;付涛;;环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张荣艳;;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生命力[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9 杨骐铭;;从GDP看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沈麒;;中国婴儿潮带来之产业变革和机会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5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6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于维栋;;文化与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的挑战与前景[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于维栋;;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回顾和展望[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10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卫铭;论日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何成;晚清澳门鸦片烟膏专营研究(1851-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5 高寅;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玲;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冯银河;青海油田采油一厂精细化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何小燕;中国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刘洁;中等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扬;北京市居民收入总体状况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梁健;王娟娟;;“用工荒”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4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纪宏;阮敬;;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及其分解[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8期
6 杨宜勇;对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的考察[J];开放导报;2004年03期
7 张再生;吴云青;;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年05期
8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年07期
9 陈浩;;可持续就业的理论诠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春玲;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徐双道;浅论农民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展的主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4 刁永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陶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6 肖富群;;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7 梁英;;论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的社会条件[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8 龙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动态变迁与收入两极分化:统计描述与测算[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9 张星;;中等收入群体为何要焦虑?[J];新产经;2012年04期
10 刘海军;谢飞燕;;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对策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俊;;和谐社会:一个以利益格局均衡为基础的制度安排[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琳;;对“二次房改”的认识和讨论[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莫言锋;中等收入群体成“房奴主体”是危险信号[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记者 张剑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N];团结报;2012年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何冬妮;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收入翻番的核心: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皇甫世俊;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结构正逐步升级[N];银川晚报;2013年
8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胡续发;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国家规划[N];海南日报;2013年
9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苏海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N];北京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雷雨 实习生 黄芝洁 通讯员 方蓓蓓;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达1026万人[N];南方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对社会稳定作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颖;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需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皇甫俊丽;如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魏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马飞阳;我国城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变动的统计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3年
6 鲍月;中等收入群体价值观对私家车购买动机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吴宇宁;中等收入群体选择保险产品的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王霖;厦门市中等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7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0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