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总体特征与趋势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regional transfer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road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province of China from 2007 to 2012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The transfer of resources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accelerating, mainly from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 the central region. Although the western region has accepted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mining industries, However, the acceleration of its investment has also caused the growth of relate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that is, indirect recessive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resource-oriented industries, labor-intensive and low-end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links, as well as some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such as steel and petrochemical, will be further transferred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or production links will be further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基金】: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2012年度开放课题(SK2012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16,41101118)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K2013003)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晓菊;刘祥东;;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2 张公嵬;梁琦;;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3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4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5 赵西三;;国内价值链构建下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6 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7 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8 安士伟;刘珂;万三敏;;区域产业集聚度演变及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9 郭凡生;;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J];开发研究;1986年03期
10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蒙莉丝;高安刚;;互动视角下的两广产业转移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2 余慧倩;;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胡晓鹏;;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陈德敏;张瑞;王青;;省域空间视角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邹忠全;;产业集聚的原动力与广西产业集群的培育策略研究[J];创新;2012年03期
6 余斌;陈秋贵;;论主动式产业转移及相关政策建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晖;陈漫涛;;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联动机理研究——基于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的产业承接转移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8 龚晓菊;刘祥东;;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9 蔡坚;;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基于湖北产业链整合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1年21期
10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覃成林;熊雪如;;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陈辉;我国区域人文环境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崔焕金;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安宁;支持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陶菁;后MFA全球产业网络重构中的中国纺织出口增长结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9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陈景岭;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经济风险生成与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郝晶;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创立本地服装品牌[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李鹤虎;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与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楠;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红姣;产业集群转移机理研究和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金晶;基于经济周期理论的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周期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陈淑英;中国纺织企业国际转移模式选择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刘光亮;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2 张公嵬;梁琦;;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3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4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5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6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7 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8 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9 吴松岭;;产业集聚度与市场集中度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10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2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3 梁蓉;兰海颖;;湖南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4 张_";李松志;;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5 郭丽;张美云;;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6 郭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7 梁静;;陕西省产业区域转移及结构调整的分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孙俊杰;;连接器市场增长区域转移引关注[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10年08期
9 多淑杰;;我国东中西部产业区域转移的特征及现实基础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Emma Lo Russo;;创新区域转移[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艳鑫;薛俊波;王铮;;多区域CGE模型与区域转移支付政策模拟[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多淑杰;;产业区域转移模式形成的理论模型分析[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慧明邋周德群;促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跨区域转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记者 方问禹;破题公共服务一体化,,京津先推交通卡互联[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本报记者 肖莹;区域转移,迎接未来还是过去?[N];中国纺织报;2010年
4 韦伟;把安徽建成新的加工制造业基地[N];安徽日报;2002年
5 中共玉林市委常委、博白县委书记 温达勤;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N];广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吴玮;推进产业转移政府应大有作为[N];中国工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孟霞;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国泰君安证券张林昌、王成、张昂、张峗;国际分工再平衡调整 中国区域产业转移方兴未艾[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孙楠;两岸机电贸易向高端跨越[N];国际商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陈治;肇庆签下30.56亿元大单[N];西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虞晓平;产业区域转移和承接研究:理论与实证[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锋;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若干新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 吴颖娴;我国纺织产业区域转移与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宋鹏程;产业区域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朝蕾;二十世纪美国国防工业区域转移的形成、发展与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丁永志;广东产业区域转移与工业园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周利芬;产业粘性对产业转移的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6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6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