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消费悖论”与权益保障——基于广东调查的实证研究
[Abstract]:Compared with local residents, migrant workers are in a relatively weak position in terms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etc. The absence of income security system leads to a "consumption paradox" for migrant workers, that is,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deviates from incom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3415 migrant work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2,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ome security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more stable the business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higher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The expenditure security system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du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rural separation hinders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双重不确定性下的外来工消费行为研究”(13BJY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全球代工体系下外来工权益受损与保护:基于珠三角OEM企业的实证研究”(12YJA63000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来工权益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治理模式研究”(GD11XGL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6.1;F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圣祥;;谁来“代言”外来工的加薪要求?[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8期
2 黄道平;;加强劳动管理 维护合法权益——珠海市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来工的社会氛围[J];中国就业;2001年08期
3 李建丽;;外来工群体对政府作为需求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40期
4 郭松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来工权益保障委员会”?[J];公民导刊;2004年04期
5 郝迎春;;要正确对待“外来工”[J];同舟共进;1994年10期
6 刘辉;刘卫民;;外来工职业培训的现实困境及破解思路[J];农村财务会计;2008年07期
7 刘开明;;“世界工厂”的工资真相[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周昭松;;依靠镇委镇政府 加强外来工教育[J];创业者;2001年11期
9 ;打工新闻台[J];蓝铃(打工妹);2005年01期
10 韩兆洲;孔丽娜;;善待外来工 共建和谐广东——广东外来工最低工资调研报告[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开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外来工在中国——在2005“全球通”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南昌)国际论坛上的发言[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2 何高潮;;劳动关系中的性别问题:广东外来工问卷调查研究报告(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3 危旭芳;;广东流动劳动力社会保障问题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宇鹏;王涛生;;中国民工短缺的制度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5 李业兴;;劳动者权益保障与经济发展环境优化[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永福;多措并举营造“第二故乡”[N];湄洲日报;2009年
2 汤碧琴 刘光爱 许玉芬;海曙公共服务惠及11万外来工[N];宁波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姜明;天津设首家外来工“24小时求职超市”[N];工人日报;2011年
4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让这片疆土再无“外来工”[N];南方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汤碧琴;工作难找了,外来工期望值也该降一降[N];宁波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冯兆君 张爽;“感情储备”让津城远离用工荒[N];天津日报;2011年
7 余姚记者站 李郁莎 张伟 通讯员 施海霞 记者 王量迪;余姚“家门口”欢迎外来工[N];宁波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来建强;“保障外来工享有市民同等待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记者 何金;泉州“安心工程”留住外来工的心[N];福建日报;2011年
10 东流;锡山千余外来工成为“首席工人”[N];无锡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小泳;强势资本下的隐性强制劳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立娜;论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3 曾艺;广州开发区劳动力市场运行及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小惠;珠三角“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透视[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源;广东省珠三角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永泽;新市民融合中的城市政府作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陈娜;外来劳动力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高文静;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歧视?[D];复旦大学;2010年
9 黄耿华;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公共服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2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3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