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多重螺旋模型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9 10:33
【摘要】:包容性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包容性创新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创新驱动发展一脉相承。基于多重螺旋模型,构建了包容性创新系统,深入分析了包容性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合作共赢机制、扩散与溢出机制、政府支持促进机制,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包容性创新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Inclusive innovation is the engine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sive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ulti-helix model, an inclusive innov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inclusive innovation system, including benefit-driven mechanism, win-w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diffusion and spillover mechanism, and government support promo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in depth. And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build an effective inclusive innov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XDJ02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770030)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2D033)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邵希;邢小强;仝允桓;;包容性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大江;刘家明;陈田;;城市旅游竞争力范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2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牛美芹;;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6 李望平;;创建创业型大学风险探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7 郑旭辉;苏锦云;;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8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成军;王正丽;刘芳;李丹丹;黄庆德;;四重螺旋视域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演化分析[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M.V.Fyodorov;E.V.Peshina;;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A];2012 North-East Asia Academic Forum[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暄;建立我国民间创新的孵化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殷福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巍;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方黎黎;组织创新视角下的三螺旋接口组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宝进;;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关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兰兰;赵岩青;;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农信社小额信贷运作情况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3 白列湖;王孝军;;管理协同观的历史演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邢小强;仝允桓;陈晓鹏;;金字塔底层市场的商业模式:一个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5 沈小峰;郭治安;;协同学的方法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6 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彭纪生,吴林海;论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及建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5期

8 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杨剑;梁v,

本文编号:2437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37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