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合作组织惯例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19-03-11 10:13
【摘要】:惯例是维持并协调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有关合作组织惯例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组织个体层面、组织网络属性层面、组织间合作层面以及网络整体层面对合作组织惯例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一个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整合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Abstract]:Convention is the core element to maintain and coordinate the stab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individual level, the organizational network attribute level,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level and the overall network level.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tegrated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conventions, and gives a brief prospect for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形成及在治理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批准号:713721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核心企业成长与创新网络扩张共生演变:基于知识演变的视角》(批准号:71172200)
【分类号】:F1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学光;徐金发;;网络组织及其惯例的形成——基于演化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2 罗珉;任丽丽;;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演进与内在机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3 王永伟;马洁;吴湘繁;刘胜春;;变革型领导行为、组织学习倾向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9期

4 李彬;王凤彬;秦宇;;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5 党兴华;孙永磊;;技术创新网络位置对网络惯例的影响研究—以组织间信任为中介变量[J];科研管理;2013年04期

6 孙永磊;党兴华;;基于知识权力的网络惯例形成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组织惯例的内涵、特征及作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2 刘静波;;网络结构视角下的产业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3 张璐;文宗川;丁红玲;;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创新体系“四元主体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闫莹;李敏强;;基于竞合关系的网络组织演化动力学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10期

5 李怀斌;;经济组织的社会嵌入与社会形塑——企业社会嵌入及其对企业范式形成的自组织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6 曹虹剑;张慧;刘茂松;;产权治理新范式:模块化网络组织产权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7期

7 王涛;罗仲伟;;社会网络演化与内创企业嵌入——基于动态边界二元距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8 刘云刚;叶清露;;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造和尺度政治——对广东惠州发展历程的解读[J];地理科学;2013年09期

9 李彬;王凤彬;秦宇;;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10 刘娴;徐飞;宋波;;不确定环境下分配公平与信任对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任丽丽;苏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潘飞;高苗苗;杨玉龙;文东华;;跨组织合作的管理控制问题:一个理论研究框架[A];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运森;;“结构洞”网络位置与商业信用[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闫莹;基于合作竞争的网络组织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幼松;闽台制造业竞合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王玉晶;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黄玮强;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刘静波;产业竞合:合作博弈、网络平台与制度条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刘鑫;中国私营企业生命进化的内生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学光;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刘宝全;国际贸易网络测度与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洁;腹地物流园区贸易复杂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李帆;A公司综合管理人—岗匹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志波;循环经济网络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立鑫;动态能力对制造业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袁雯静;联盟能力、网络创新与网络演化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朱优县;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属性与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伟捷;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团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朱小祥;国有控股运输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夏楠;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差异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飞;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承诺与团队有效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光;徐金发;;网络组织及其惯例的形成——基于演化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2 罗珉;何长见;;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3 罗珉;刘永俊;;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4 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5 寿志钢;杨立华;苏晨汀;;基于网络的组织间信任研究——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与银行信任[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9期

6 肖洪钧;李苗苗;;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研究——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2期

7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8 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9 王凤彬;;科层组织中的异层级化趋向——基于宝钢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10 秦宇;Liping A.Cai;Howard Adler;;交织混合型战略——一个多案例研究的发现[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晓宁;包明华;;地区差距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一个结构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2 陶应虎;;城乡统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才智;2011年08期

4 刘立峰;投资形势分析及未来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5 毕建芝,蒙玉玲,于桂荣;论城乡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5年27期

6 杨浩;;构建边缘地区和谐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探析[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7 海艳;;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因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6期

8 黄尚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王良健;何琼峰;;中国省际市场整合程度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10 张越;;依托互联网带动山西经济发展的探讨[J];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城镇贫困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曹沪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曲晨;;重庆市不同类型区区域差距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志宏;王惠君;于文涛;张继国;刘爱东;翟凤英;;我国中老年人15年零食消费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靖会;;文献综述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永军;;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8 王洪跃;张雄;;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德林;朱清;;论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10 赵堂高;;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研究[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继学;共同未来展望出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张家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稿;升腾在中国大地的一颗旅游明珠[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3 ;未来五年 魅力鞍山精彩无限[N];鞍山日报 ;2005年

4 新华社记者 薛彦平;布什连任,,华尔街将得到更多馅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王宝同;发展好又快稳健须努力[N];蚌埠日报;2008年

6 首都经贸大学 谢玉鹏;中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比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记者邰举;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经济伙伴[N];科技日报;2002年

8 王巍 张金杰;中国将影响全球并购周期[N];证券日报;2003年

9 吴忠民;客观全面看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热烈庆祝丰台科技园成立十五周年[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江苏省全口径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邓华;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郭庭政;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佳;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D];重庆大学;2012年

6 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7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郝东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耀昌;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杨慧;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D];暨南大学;2012年

3 向敏;国别比较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洪丽;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5 龚莉;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李华主;我国非可再生资源跨时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浏;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董秋玲;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曹梦;陕甘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富饶;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8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38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