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投入的减排效应:来自中国宏观层面的分析
[Abstract]:The effect of China's technology investment on carbon emission per capita in 1978-2011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ARDL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2 emissions per capita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nvestment; however,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China's technology investment is not shown at the level of the whole economy, whether from the long-term or the short-term. At present, the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still stays at the level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perty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oes not project. However, in the long term, China's economic level can reduce the CO2 emission amount of 0.023749 percentage point per year, which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the internal demand and power of emission reduction are generated.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008)
【分类号】:F224;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林;赵佳佳;;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测度与分析——基于中国样本[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2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张平淡;朱松;朱艳春;;我国环保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孙作人;周德群;周鹏;;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IPDA模型与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3年08期
5 邹安全;罗杏玲;全春光;;基于EIO-LCA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12期
6 郭炬;;中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7 金培振;张亚斌;彭星;;技术进步在二氧化碳减排中的双刃效应——基于中国工业35个行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4年05期
8 牛叔文;丁永霞;李怡欣;罗光华;牛云翥;;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5期
9 赵建军;毛明芳;;加拿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10 杨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国省级数据的检验[J];软科学;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4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5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6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7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8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9 刘国平;诸大建;;中国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福利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10 何吉多;;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5 宋德勇;王萱;;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碳排放阶段划分与国际经验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程宝栋;陈伟;田明华;;入世十年我国木材产品对外贸易与木材产业发展关系分析[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姚远;庞晓波;;金融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10 徐扬;汪世琦;;风险投资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以东江环保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晓光;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省际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怡欣;基于终端消费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小环;计军平;马晓明;王靖添;;基于EIO-LCA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六君,毛潭,刘为,方福康;环境恶化与经济衰退的动力学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任少飞;冯华;;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12期
5 黄振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发展——1985—2005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与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6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7 赵晓丽;胡军峰;史雪飞;;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8 傅京燕;裴前丽;;中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9 刘明;李兆友;;SST视角下对技术创新的再认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雷社平;何音音;;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伟;加大技术投入 提高企业知名度[J];中国棉花加工;2002年04期
2 乔均;中小企业技术投入的横向比较及对策[J];江淮论坛;1995年04期
3 伍峰;;非核心技术也能创造利润[J];新电子.IT经理人商业周刊;2002年06期
4 伍峰;非核心技术也能创造利润[J];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12期
5 刘伟;刘星;;公司治理机制对信息技术投入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2期
6 熊璋;;浅谈智慧城市863项目成果与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3年10期
7 姚伟;;信息技术投入尚未恢复[J];新经济导刊;2003年22期
8 李碧;;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投入经济效益的途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王乃粒;科学与技术——现在谁在那里依样画葫芦?[J];世界科学;1990年01期
10 苏汾;;中国制造业技术投入与产出绩效的统计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丽芳;张爱华;;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研究——以银行业为例[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钟改清;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促设施农业规模化[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2 单萍;百步亭船业:加大技术投入[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张朝芳;我国果蔬保鲜设备亟需加大技术投入[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在技术落地上破题[N];长江日报;2012年
5 和鑫;本期关键词:技术 市场 哪个重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叶;继续加大技术投入的五大理由[N];电脑商报;2009年
7 记者 刘佳;“今日头条”完成1亿美元融资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南昌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N];南昌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立伟;大陆无缘技术中心排名[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高露 实习生周星;企业技术专家缺位国家科技发展规划[N];经济参考报;2004年
,本文编号:243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3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