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企业价值链影响的非线性效应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079;71373168;71373169)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资助
【分类号】:F274;F1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2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3 张明志;李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4 程盈莹;逯建;;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6 孟猛;;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出口最终品全部技术含量与国内技术含量的跨国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7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8 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刘庆林;高越;韩军伟;;国际生产分割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10 马红旗;陈仲常;;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南方经济;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荣;王明喜;;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实证分析:以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2 赵红;周艳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文东伟;冼国明;;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in low-tech manufacturing sector[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4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5 张国胜;;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本土产业升级[J];财经科学;2009年06期
6 何兴容;陈勇兵;凡福善;;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7 吕延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产业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8 梁运文;张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9 张莉;鲍晓华;;外包量化方法的新进展: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10 常黎;胡鞍钢;;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申荣;童霞;吴林海;;环境约束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雷鹏;;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雪莹;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毛一卿;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程楠;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韩朋生;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樊朝杰;我国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象;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垂直分离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2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0期
3 林珏;;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4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5 唐宜红;马风涛;;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6 杨文芳;方齐云;;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的劳动需求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转移承接国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7 陈怡;王洪亮;王晓青;;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工资差距——基于劳动力供需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8 吴延兵;;中国工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9 吴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小铁;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弘华;;中国垂直专业化比重动态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2 张媛;;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在新背景下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3 仲崇高;王晓苏;;国际垂直专业化理论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叶迎;;垂直专业化、贸易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J];改革与战略;2010年07期
5 郭炳南;刘霁雯;陈春林;;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一般贸易模式的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7 王中华;梁俊伟;;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行业国际竞争力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9期
8 徐康宁;王剑;;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李晓华;;价值链的片断化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昆;;垂直专业化、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晓雷;构造垂直专业化产业体系[N];文汇报;2003年
2 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处 李银霞;美国跨国公司是如何向海外扩张的?[N];湖南经济报;2003年
3 赵晓雷;上海城市发展的未来指向[N];解放日报;2004年
4 袁达珍;长江三角洲企业形成核心能力有优势[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张建平;决战新能源抢占高技术制高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商务部研究院美大研究部 陈晶;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机遇[N];国际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叶小力 侯力明 袁福荣 通讯员 李金海 郑明;昆山:创新思路外贸“率先突围”[N];江苏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明亮;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地位[D];南开大学;2013年
4 唐东波;中国的贸易开放、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彭支伟;东亚生产与贸易一体化[D];南开大学;2009年
6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蒋冰冰;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谢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贸易结构变迁与经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宋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杨文芳;国际外包的承接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乐;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二氧化碳排放[D];湖南大学;2012年
2 陈振生;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3 戴玲玲;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和工资效应—基于国内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D];重庆大学;2012年
4 王冬;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林晓宁;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年
6 史明珠;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赵丹;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邓建强;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技术升级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岚;中国的东亚分工地位及其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罗雅;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3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