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方差分解模型的分析
【作者单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252;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强;;产业结构变动加剧还是抑制经济波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2 蒙玉玲;闫兰香;;关于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3 贾海成;;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以天津和上海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3期
4 金玉国;;计量经济学中的潜变量模型:一个方法论角度的考察[J];统计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礼丹;;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2013年15期
2 高玫;;加快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科技广场;2013年09期
3 方艳;;河源市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市场论坛;2013年12期
4 刘斌;;基于模糊最优化理论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5 庞震;王凯;;产业结构变迁对西安市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李献士;陈礼丹;朱艳新;;影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法[J];物流技术;2013年15期
7 李强;刘芬;;针对国内上市物流公司展开的真实盈利分析研究[J];物流技术;2013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智慧;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忠;;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5期
2 王爱虎;刘志敏;高秀丽;;珠三角港口群竞合态势及广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解析[J];工业工程;2010年03期
3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王月霞;;河北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5 杨天宇;刘韵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6 方福前;詹新宇;;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7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8 卜永祥,周晴;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9 闫秀霞;孙林岩;;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10 胡凯;甘筱青;高阔;;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协整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扬;;1991~2006年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08年10期
2 孙亚云;黎伟;;东莞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2期
3 温欣明;;就业岗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年02期
4 程金凤;;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规律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5 李敏;张圣忠;;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1期
6 刘凤朝;孙玉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7 徐锋;陈铭;;南京市宏观计量经济年度模型总体研究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8 李冬梅;;论物流管理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9 宁 亚;对促进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上海财税;2002年04期
10 袁剑;;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献策[J];上海经济;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江;;新春献辞[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2 ;宁波市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物流企业[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3 王方;;对安徽铁路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文德华;;四川省物流业发展、展望及政策措施建议[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贺登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军;陈南波;;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广西城市化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7 ;快报(10则)[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8 ;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十件大事揭晓[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9 ;辽宁省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10 ;济南市2005年现代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定槐;迎接化工物流业发展的春天[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赵军 王维周;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思考[N];青岛日报;2008年
3 王益;物流业发展任重道远[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焦红霞;抓住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强;“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规划”[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驻站记者 吴建丽 通讯员 王伟;锡市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玉亮;我省确定物流业发展6项重点[N];河北日报;2009年
8 陈治家;珠港携手合作共谋物流业发展[N];中国水运报;2009年
9 陈治家;珠港携手共谋物流业发展[N];商务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宗文雯;交流探讨物流业发展[N];苏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国强;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莫鸿;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正式制度因素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袁建良;开发性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谢品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效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仁寿;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6 曾惠芳;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分位回归计量模型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爽;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锦良;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9 傅雪莹;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微;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么海亮;河北省居民消费行为计量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燕;企业战略性资源价值计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蔓利;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计量与投资效益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宋慧涛;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徐志平;大连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何欢;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分析及量度[D];复旦大学;2008年
8 姜林林;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婷;地方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机理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冯倩;BaselⅡ监管下利率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5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