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2 05:22
【摘要】:近年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已成为热点问题。二者是否脱钩,是关系到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现实意义相当重要。本文以吉林省及其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脱钩理论,构建“脱钩”指标体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脱钩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经济指标与资源环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协调对策,以期对吉林省的区域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阐述研究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脱钩理论、人地相关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二是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吉林省经济不断迅速发展,但存在着严重环境问题,如能源短缺、工业三废等。近几年,虽然不断加强整治力度,部分地区环境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使得吉林省的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评价。结果显示:在2000-2012年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脱钩关系既有绝对脱钩、相对脱钩,也有耦合出现,且大多数时期均表现为相对脱钩,远没有达到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脱钩程度存在时间上和指标间的差异;T1-T12时期,长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基本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状态,比较稳定;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5个时期达到了绝对脱钩;辽源、松原和通化脱钩指数在时序方向变动幅度最大;四平市、白山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状态则波动较大,相对脱钩、绝对脱钩、耦合状态均有。四是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经济结构效应对吉林省的资源环境有拉动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和减排效应则对资源环境压力具有抑制效应,减缓了吉林省资源环境压力。五是针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脱钩关系,提出协调对策。
【图文】:

行政区,吉林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1 吉林省概况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其地理位置是 121°-131°E、41°-46°N,现辖 1 即省会长春市,7 个地级市即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城市,1 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60 个县(市、区)。总人口 2749.4 万人,其 1468.2 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53.4%。吉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有 48 个少数民族人口 245.34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9.15%。

GDP总量,吉林省,增长率


图 2 吉林省 GDP 总量及增长率(1978-2014)分城市看,2014 年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松原市等 9 个市(州)的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0 亿元,排名依次为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通化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白城市、辽源市,,排在第一的长春市 GDP 总量达到 5382.00 亿元,排在最末的白山市 GDP 总量为 715.62 亿元。3.2.2 三大产业发展现状概况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也有所调整。图 3 显示了 2000-2012 年间吉林省三大产业比重,吉林省第一产业总产值所占比例降低,由 2000 年的 20.43%下降到 11.83%,与全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仍高出全国 4.6%。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稳步上升,由 2000 年的 39%增加到 2012 年的 53.41%,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趋势相反,以 2012 年为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仍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吉林省第三产业产值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小幅下降,由 2000 年的 40.17%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2 段宁,邓华;“上升式多峰论”与循环经济[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10期

3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李忠民;韩翠翠;姚宇;;产业低碳化弹性脱钩因素影响力分析——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5 郭立,方向阳;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金经济思想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7年09期

6 李旭光;;吉林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丁胜;温作民;;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PAT改进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9期

8 李国志;;浙江农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5年04期

9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10 刘艳清;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寅权;[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苗泽惠;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立新;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阶段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任静;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刘冠男;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张兰;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娟;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7 王宇庭;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张娣;苏北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9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59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