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3 19:05
【摘要】: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本文在产品种类增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中,集中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此外,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方法对中国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贸易开放程度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但两者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新飞;舒元;;中国省际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2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3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年02期

4 包群;;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只是线性关系吗[J];世界经济;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眭纪刚,刘莹,董瑾;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的不利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聂艳华;张玉明;;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4 项义军;潘俊;尹龙;;产业外向度综合评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5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郝琳琳;李林;;河北省资本存量的估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维奇;张茜;;股指收益率与利率的关系研究——基于状态转移ARCH的异方差识别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忠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94~2005[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罗忠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94—2005[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继锴;基于外贸依存度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毛一卿;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南洋;外资企业所得课税调整对我国产出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戎梅;我国物流效率的贸易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飞;舒元;;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2期

2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4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5 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6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8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10 彭国华;;双边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中地区生产率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4期

2 黄湘宁;;关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年02期

3 张绍华;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的对策与措施[J];中国包装;1999年06期

4 魏龙,张云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1年11期

5 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郑爱文,段西宁;就业·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7 赵义;“十一五”,转型政府怎样出牌? 一份规划,一份承诺[J];南风窗;2005年20期

8 何念如;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兼论宏观调控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5年11期

9 彭中文,李勇辉;城镇住宅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J];消费经济;2005年05期

10 孟科学;;我国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阎丽芬;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贸易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