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景勤;周楠;;关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若干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赵俊杰;苏静;;浅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S1期
3 胡园园;顾新;程强;;知识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年04期
4 李鹏;张俊飚;颜廷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J];管理世界;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鹏;张俊飚;颜廷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农业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晓霞;多主体协同创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来军;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枨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乡镇政府责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莉;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何晨露;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4 高婷;甘肃省科技创新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5 何怡平;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雾霾治理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6 周文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丹阳;创新型都市圈中创新主体协同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6年
8 吴军;创新驱动要素的维度体系、协同发展及路径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熊丽娟;四川省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庄从从;技术创新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560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