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5 04:22
【摘要】:以市场化指数刻画市场化改革进程,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影响,市场化指数每增加1分,将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4.2%。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制环境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提高,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抑制了经济增长效率。基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指出了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图文】:

增长效率,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指数


异逐年缩小,之后快速拉大,到2001年变异系数达到0.34;2002—2009年市场化指数的省际差异呈逐年收敛趋势。市场化指数内部的五个方面变化趋势不一,但都呈增长趋势。从市场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变动情况看,进步较快的是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制环境、非国有经济发展和产品市场发育程度,极差分别为5.795分、5.488分和3.805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步较慢,极差分别为3.062分和2.624分(见图1)。这反映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要素市场发育过慢、政府对经济发展干预过多和政府机构过于庞大臃肿的现实。图11997—2009年中国各市场化五个方面指数的进展(二)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的估计与分析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1997—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西藏由于数据缺失被剔除)的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运用Frontier4.1软件,估计上述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估计变量估计参数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值常数项β0-0.519***0.114-4.572LnLβ10.238***0.01220.134LnKβ20.792***0.02039.864常数项δ00.791***0.04816.369Zδ1-0.260***0.088-2.952Zδ2-0.042***0.009-4.477sigma-squaredσ20.024***0.00210.225gammaγ0.999***0.003362.937loglikelihoodfunction=188.58LRtestoftheone-sidederror=66.23注:***、**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5%和10%由表1可知,所有参数估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γ=0.999,说明模型中主要误差来源于技术无效率项,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2 高新才;周西南;;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宋长青;李子伦;马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分析[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方琳;张庆海;;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FA的实证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林艳;;中国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许长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3 陈迅;余杰;;公共支出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4 何枫;金融中介发展对中国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3年06期

5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6 岳晓武;我国土地市场建设回顾与展望[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6期

7 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8 王立平,龙志和;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9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10 刘文革;高伟;张苏;;制度变迁的度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52—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娟,崔高峰;世界区域经济增长趋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年10期

2 蓝庆新;;和谐社会构建中区域经济增长的公平与效率兼容[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周建新;试论新疆非均衡区域经济增长战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徐小钦;黄蕾;;产业积聚、持续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5 张馨之;何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J];软科学;2006年04期

6 李钊;王舒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短期性和长期性分析[J];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8 韩晶;何平;;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解析[J];思想战线;2008年02期

9 李勇刚;;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10 陈晓华;;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析——以广西、广东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管驰明;马奇骐;高雅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2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3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记者 翟相哲;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邯郸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利民 李维军;朝阳高新区领跑我市区域经济增长极[N];朝阳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许怡平;提升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力[N];安庆日报;2007年

7 杜莉 (作者为自治区党校副教授);青藏铁路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N];西藏日报;2007年

8 刘振斌;撬动武陵山区域经济增长极[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记者 刘志强;材料产业化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增长[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夏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好又快[N];农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石宏博;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凤祥;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魏颖;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和金融资源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3 张凌涛;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廖华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红梅;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向颖;湖南省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岑少侠;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朱旭珍;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郇玉杰;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1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1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