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08:13
【摘要】:本文是华侨史学和建筑与城市史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华侨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珠江三角洲重要的传统侨乡江门为研究对象,以华侨对侨乡建设的作用为线索,通过大量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统计数据,分析近代以来华侨对侨乡建设所产生的影响,揭示华侨与侨乡建设之间的规律和特征。 全文共分七章,其中第二至第七章是文章的重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总体结构论述华侨对侨乡建设的所产生作用,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就研究目的和意义、既往研究、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重要概念进行阐述。 第二章是对华侨与侨乡建设之间关系的理论概括。基于华侨史学的研究,分析华侨对侨乡建设产生作用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从理论上总结华侨对侨乡建设产生作用的时空规律,并归纳华侨对侨乡建设产生影响的若干个层面。 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对侨乡建设的若干层面展开详细论述,实际上是分析在华侨的作用下,侨乡建设所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论述在华侨作用下,乡村物质建设所发生的变化,包括墟市、村落以及民居等三个方面;第四章论述城镇物质建设方面的变化,包括城镇功能与空间格局、城镇空间扩展模式、新型城镇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侨乡城镇形态特征等;第五章分析在华侨交通业投资的影响下,侨乡区域层面的城镇建设所发生的变化。以新宁铁路为例,分析铁路沿线墟镇的数量与规模、布局与商业发展、商业等级差异以及等级体系等方面的变化;第六章论述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对江门侨乡经济建设的影响。首先以改革开放前后国内外形势以及华侨自身方面的变化为背景,论述改革开放后华侨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转变,并由此导致华侨对侨乡建设的主要作用发生改变,即经济投资成为该时期华侨的主要作用。再以历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对江门侨乡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产生影响的时空规律,总结华侨对江门侨乡经济建设产生影响的特征。 第七章既是对前文论述的总结,又是从理论层面上概括华侨作用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所导致的侨乡转型。该章将华侨作用的效应概括为商业化效应、慈善化效应以及文化效应三个方面,并论述在此些效应下,侨乡建设所发生的转型。 本文是华侨史与建筑和城市史的学科交叉研究,以建筑和城市史为基础,时间上从近代到当代,空间上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区域,范畴上从物质到非物质,全面地梳理华侨与侨乡建设之间关系的历史脉络。通过对侨乡建设的全面考察和理论研究,一方面丰富和完善近代城市史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在响应广东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号召下,为进一步挖掘侨乡的人文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侨乡文化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当今侨乡制定有利于侨乡和华侨之间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史鉴。
【图文】:
包括: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等五会、开平、台山、恩平四县)、“六邑”( 新的称谓,这些称谓主要来源于近代海外华侨四邑”一名的使用在近代最为广泛。如 184利亚墨尔本的“四邑会馆”、1919 年日本横图 1-1 江门地区的范围及区位图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研究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610195
【图文】:
包括: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等五会、开平、台山、恩平四县)、“六邑”( 新的称谓,这些称谓主要来源于近代海外华侨四邑”一名的使用在近代最为广泛。如 184利亚墨尔本的“四邑会馆”、1919 年日本横图 1-1 江门地区的范围及区位图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研究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坚平;;近年来广东侨乡研究述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敏;广州市华侨新村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及动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姜省;近代广东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颖;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施雨君;五邑地区赤坎旧镇聚落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0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1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