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新区域主义范式下对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9 19:19
【摘要】: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增进,向外扩张和向内集聚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其规模从原来的单一分散到冗杂繁复从而发展到后期的逐渐外延,区域合作的协调运作和城市功能重构成为必然。新区域主义理论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诞生,结合我国当前区域治理战略转型的困境分析,在新区域主义范式的催生下形成的区域合作治理实践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加强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全永波;;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4期

2 曹海军;霍伟桦;;城市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殷为华;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英;;新区域主义视角下辽宁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2 徐鲲;李晓龙;;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基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3 李会平;王清芳;王洪卫;邓中伟;石薇;;论上海地区住宅集群及公共设施的空间可及性[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01期

4 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乡社会观察;2014年00期

5 林雄斌;杨家文;谢莹;;同城化背景下跨市交通的规划与政策——以广佛同城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04期

6 谢正峰;程洁如;;“新区域主义”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兼论梅州市的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马仁锋;叶持跃;王益澄;邱枫;;职业规划师导向与综合性大学规划类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研究论纲——以宁波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魏火艳;;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4年03期

9 石意如;;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流程绩效评价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10 于溯阳;蓝志勇;;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溯阳;;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研究——以京津冀为例[A];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境;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韩青;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田培杰;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毕秀晶;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焦薇;经济区域内物流园区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龚世星;马克思制度变革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变迁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澍;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广佛地区城镇发展概念规划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万熙;WTO基本原则例外条款的经济学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3年

3 张华民;基于合作治理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4 缪春妞;中国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俞琦;中国全域城市化理论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群;跨区域地方治理利益补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陈一鸣;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经济区发展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李娜;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治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9 刘蒙;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张云;王毅捷;;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3期

4 陈雯;我国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若干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5 佘之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及区域互动的三大关键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6 张京祥,李建波,芮富宏;竞争型区域管治:机制、特征与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7 顾朝林;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8 王兴平,易虹;新世纪的区域规划:思路、框架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9 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10 仇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辨——“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军;徐海贤;;以统筹规划促进统筹发展——刍议长三角一体化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沈玉芳;[N];文汇报;2003年

2 欧阳慧;[N];学习时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政;;新区域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政治学研究;2011年02期

2 罗小龙;;评《新区域主义理论:帕尔格雷夫文选》[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3 唐昊;试析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新区域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李丹琳;《东南欧稳定公约》——新区域主义的一个积极尝试[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2期

5 汪涛,曾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6 张学良;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5期

7 陈勇;新区域主义评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孙玉红;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2期

9 郭延军;王春梅;;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6期

10 俞顺洪;;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钱伊玲;;新区域主义与风景区域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2 罗小龙;陈雯;;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林小如;陶德凯;;鄂东沿江城镇带空间组织检讨与优化对策研究——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视角[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4 邓昌坤;;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强;新区域主义:中巴经贸合作可做典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李锐 张秀娥 孙明远;新区域主义理论[N];国际商报;2010年

3 杨青;“新区域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4 李锐 张秀娥 张惠敏;小国对大国做出单方面让步[N];国际商报;2013年

5 郑毅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城市化的第二条道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顺洪;“新区域主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超;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在东亚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毓蔓;新区域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启示[D];中南大学;2013年

2 陈一鸣;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经济区发展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王佳丽;当代中国市县关系的变革[D];浙江大学;2014年

4 龚雪;我国都市区政府间关系探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1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21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