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1:41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质上是不断优化的协调发展。而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是相互制约与影响的统一体,产业结构的变动决定着资源利用的效率,资源利用的变动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陕西省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对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陕西省经济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研究的相关成果,,在陕西省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由工业转向服务业之际,探讨了陕西省各产业内部的变化情况与资源利用情况,并以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指标,来衡量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变动情况。依据现有资料,选取2002年到2010年为时间段,利用建立的综合性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综合发展指数是逐渐上升的。为了定量化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设立了回归分析、状态协调度、协调发展指数模型,从研究的协调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值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仍处于低度协调状态,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低度协调的原因,从产业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图文】:
图 1.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与理论研究方法读大量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的国内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度及成果,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展开提供理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的相关理论研究,结合陕西省的经出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选择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与
图 3.1 陕西省 GDP 与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单位:亿元)对图 3.1 中数据进行分析:2002 年-2010 年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从 2002 年-2010 年,陕西省的 GDP 保持 10%以上高速增长,2008 年的增速最高。随后 2009 年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陕西省经济的影响全面显现出来,经济数据的反应有一定滞后性。(1)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由 2002年所占比重的 12.52%下降至 2010 年所占比重的 9.76%,仅九年时间就下降了 4.67个百分点,然而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九年间却上升了 4 倍多,增幅相当显著。从第一产业所占国民经济比重的数值变化上看,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而且从趋势上看还将继续下降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从第一产业产值的绝对值上看呈现逐步提高趋势,表明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着内部结构优化与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05;F224
本文编号:2621568
【图文】:
图 1.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与理论研究方法读大量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的国内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度及成果,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展开提供理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的相关理论研究,结合陕西省的经出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的选择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结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与
图 3.1 陕西省 GDP 与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单位:亿元)对图 3.1 中数据进行分析:2002 年-2010 年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从 2002 年-2010 年,陕西省的 GDP 保持 10%以上高速增长,2008 年的增速最高。随后 2009 年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陕西省经济的影响全面显现出来,经济数据的反应有一定滞后性。(1)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由 2002年所占比重的 12.52%下降至 2010 年所占比重的 9.76%,仅九年时间就下降了 4.67个百分点,然而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九年间却上升了 4 倍多,增幅相当显著。从第一产业所占国民经济比重的数值变化上看,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而且从趋势上看还将继续下降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从第一产业产值的绝对值上看呈现逐步提高趋势,表明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着内部结构优化与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北京统计;2000年03期
3 刘忠艳;罗鹏业;;浅述陕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其利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4 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5 孟耀;;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约束及化解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6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7 马汉武;竞争: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J];华东经济管理;1997年06期
8 张晓棠;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年01期
9 廖新平;;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刘淑茹;;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桂春;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何汉东;陕西省服务业结构及其调整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1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2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