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延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2: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竞争也日益激烈。经过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崛起”系列战略举措,十七大后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长吉图一体化”和“大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将延吉市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延吉市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延吉市经济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供应基础,能够更好的发挥延吉市腹地作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优化升级。随着市场规模的变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形成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再发展的前进过程。 延吉市的重要战略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对延边经济发展这一课题上也制定过不少的战略,提供过不少建议。延吉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延吉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延吉市仍处于工业初级阶段,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以延吉市为例,阐述了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在统计延吉市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和优化升级测度指标对延吉市的三次产业等有关研究和分析,对延吉市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采取的一些对策。更好的发展延吉市工业,提高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更好的连接图们口岸和长春乃至整个东北腹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围绕这个思路,本文将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论文选题的意义及选题的来源,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篇章结构;第二章阐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以及分析产业结构的相关原则。第三章结合理论分析延吉市三次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出延边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阐述延吉市三次产业现状,重点分别对延边地区一、二、三产业逐个进行分析。第四章,对延吉市三次产业的问题及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东;延吉市出台房改售房进入市场管理的新办法[J];中国房地信息;1998年07期

2 ;“好来登”的成功之路[J];中国商贸;2001年04期

3 宋宏坤 ,宋春娟;国家经贸委DSM课题研讨会在延吉市举行[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5期

4 ;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02期

5 李元哲;;延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探讨[J];农业机械;2006年10期

6 冯春毅;物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视角;2002年03期

7 ;发挥后发优势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J];调研世界;2003年12期

8 杨广山;10天,,指晓前出征──延吉市地税局集中开展征收屠宰税行动纪实[J];吉林财税;1996年07期

9 ;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 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房地产;1997年09期

10 全松林,张守志;加快延吉市畜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树伟;描绘延吉旅游发展蓝图[N];延边日报;2007年

2 记者 高云;经济发展要靠教育来支撑[N];延边日报;2007年

3 记者 董乐平;突出延吉在延龙图一体化中的主导地位[N];延边日报;2007年

4 王钧邋记者 张鹏;延吉“大督查”彰显大和谐[N];吉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云珠;“同城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N];延边日报;2008年

6 本版撰稿 蒋泓峰 刘志敏;弘扬民族传统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特产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马楠;阳光拆迁确保群众利益[N];延边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春荣;延吉市209个公益岗位待聘[N];延边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董乐平 马楠;一场前所未有的“小巷革命”[N];延边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军;延吉市确定市树市花市标和城市推介语[N];延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胡敏超;延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1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21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