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6:22
【摘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金融业在高速成长的同时面临着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困境。近年来,统计资料表明:无论就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分布、金融资产规模还是参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等指标来看,我国东部地区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并呈现出非收敛性特征。东部与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扩大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国区域金融差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即我国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经济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讲,改革开放是因,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果。因此,考察区域金融差异,除了与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经济基础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因素有关外,作为区域内部制度创新的主体,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变量。本文立足于财政分权和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以地方政府行为作为理论分析的视角,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结构。第二章,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现状。主要从金融深化程度、金融组织体系、金融资产规模以及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等指标对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做一个简单的比较。第三章,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地方政府治理下的区域经济差异和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首先,从区域经济市场化水平、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三项指标考察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参与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差异。其次,从政府干预金融的力度、区域法治环境和区域信用环境三项指标考察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的差异。第四章,区域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效应分析。对区域金融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具体行为模式加以考察,探讨不同体制及不同经济区域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共性及差异性。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地方政府介入金融的正面效应及其弊端。第五章,推动地方治理与区域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是在上述几章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地方政府介入金融的合理边界,优化地方政府的行为,对地方政府的失当行为加以限制和修正,为区域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文】:
国企业继银行信贷之后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然而,股票市场在合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同时,也凸现出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无论就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历年股票市场筹资规模来看,东部地区都具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如图2一3所示,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 1625家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为 1010家,中部地区319家,西部地区2%家
改革尚未成行。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与政府财政自利偏好倾向相结合的结果必然导致财政收入的层层上移和支出责任的级级下放,加剧地方财政的困境。如图3一2所示,1978一2008年中国地方财政自给率‘7变化趋势图中,自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图3一 21978一2008年中国地方财政自给率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来面对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地方政府缓解财政赤字压力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可能的途径:(1)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2)向中央政府索要项目、资金和政策,,尽可能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直接投资。(3)通过土地财政和“三乱”(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来拓展财源。(4)对区域内金融机构施加压力,通过隐性干预,实行财政资金信贷化。从前两条途径来看,在目前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832.7
本文编号:2623255
【图文】:
国企业继银行信贷之后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然而,股票市场在合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同时,也凸现出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无论就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历年股票市场筹资规模来看,东部地区都具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如图2一3所示,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 1625家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为 1010家,中部地区319家,西部地区2%家
改革尚未成行。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与政府财政自利偏好倾向相结合的结果必然导致财政收入的层层上移和支出责任的级级下放,加剧地方财政的困境。如图3一2所示,1978一2008年中国地方财政自给率‘7变化趋势图中,自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图3一 21978一2008年中国地方财政自给率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来面对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地方政府缓解财政赤字压力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可能的途径:(1)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2)向中央政府索要项目、资金和政策,,尽可能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直接投资。(3)通过土地财政和“三乱”(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来拓展财源。(4)对区域内金融机构施加压力,通过隐性干预,实行财政资金信贷化。从前两条途径来看,在目前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83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翔;地方政府干预与银行业发展[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3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2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