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6 03:15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50年代至今,生产性服务业的职能在不断转变,由初始的管理职能,过渡到后来的促进职能,并逐步向今天的战略(推进器)职能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第三产业服务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显著代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系统中增长效应最为显著的部门,成为代表一国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辐射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增长。在各大经济体范围内已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与其有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社会整体的交易成本相比发达国家要高10个百分点,降低了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北京拥有人才,资本等优势,而土地等空间资源紧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近几年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逐渐扩大,占据了北京市经济总量的接近一半,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战略格局。本文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和具体各产业为研究的对象,运用描述统计以及相关计量经济模型的有关理论方法,研究一个发达地区如何根据资源禀赋特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实证研究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和增长效应。并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要重视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低消耗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北京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高级化。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外溢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F1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的框架与思路12-14
- 1.5 创新点与不足14-15
- 1.5.1 创新点14
- 1.5.2 不足14-15
- 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研究15-20
-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5-16
- 2.1.1 生产性服务业内涵15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特征15-16
-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6-20
- 2.2.1 内生增长理论16-17
- 2.2.2 配第-克拉克产业高度化理论17
- 2.2.3 分工-迂回生产理论17-18
- 2.2.4 累积循环理论18
- 2.2.5 交易成本理论18-20
- 3.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20-24
- 3.1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20
- 3.2 深化分工促进经济增长20-21
- 3.3 通过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21
- 3.4 通过外溢效应促进其他产业发展21-22
- 3.5 小结22-24
- 4.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24-44
- 4.1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情况24-27
- 4.2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27-32
- 4.2.1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率分析28-30
- 4.2.2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力分析30-32
- 4.3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外溢效应的分析32-34
- 4.3.1 模型的构建32-33
- 4.3.2 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33-34
- 4.3.3 模型检验34
- 4.4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34-42
- 4.4.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5-39
- 4.4.2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39-42
- 4.5 小结42-44
- 5.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4-47
- 5.1 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业列为发展的重点行业44
- 5.2 深化体制改革,建设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设施44-45
- 5.3 利用产业外溢效应,,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地区发展45
- 5.4 优化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匹配45
- 5.5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东前;石宁;公晓晓;;西安市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与集聚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2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赵群毅;谢从朴;;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因子分析——以北京为例[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4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林峰;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