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延龙图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7:17
【摘要】:延龙图作为我国东部连接朝鲜、俄罗斯的重点地区,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这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家及各省市制定的正确发展计划及政策也是功不可没的。尽管延龙图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了全国改革的排头兵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就产业结构来讲,如产业同构,重复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等,尤其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处于产业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在如今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的复杂形势下,如何在协调中实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对目前延龙图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适合延龙图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本研究以区域经济地理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研究的前沿成果,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于一体,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延龙图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实现延龙图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体系。延龙图的产业结构目前基本完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与国际标准相比,延龙图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正常,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二产业比重不足,与同地域的延边州以及吉林省相比延龙图的第三产业优势明显,但是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速度来看虽然稍微高于同地区的延边州的增长水平却明显低于所在的吉林省的增长水平,人均GDP所显示的延龙图则处于从中等城市到中上等城市过渡的阶段。从产业的空间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在延龙图的分布比较均衡,且与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比较均衡的态势一致。第二产业中现代工业型产业主要集中在延吉市周围,而传统资源型工业则分布在龙井市和图们市,第三产业大量高度密集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延吉市主城区,龙井和图们两市只有零星的几个分布点。主导产业方面延龙图已经基本形成烟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形势,而最近兴起的有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根据产业在空间的分布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确定了延龙图各城市的职能定位以及要发展的核心产业,及避免产业结构过分相似的结果以及资源的浪费。在根据以上结果对延龙图产业结构进行GRA模型分析,建立了延龙图区域的基于GRA理论的分析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得到了延龙图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评估值,从而得到研究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璐;刘凯;;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06年07期

2 程娟;;基于产业结构的福建省物流分析[J];物流技术;2007年03期

3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03期

4 王震勤;李晓辉;;长三角都市圈协作发展的前景探讨[J];金属世界;2009年S1期

5 杨林;陈喜强;;论CAFTA进程中我国周边省份产业结构调整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0年02期

6 李冰;田海霞;王宁;;“增长极”理论视域下的佳木斯市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齐军领;张瑜;;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布局的研究——兼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启示[J];求索;2011年06期

8 夏永祥;成涛林;;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问题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06期

9 孙海军;郑克清;;邓小平经济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7年08期

10 孙海军;郑克清;;邓小平经济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宝庆;“泛珠”盛会我省获81.55亿元“大单”[N];江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江萌 通讯员 朱素芳;江汉产业结构瞄准香港[N];湖北日报;2011年

3 李谧;结构调整一跃成主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丰文;信息化导致产业结构大变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5 许红洲;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N];经济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陈砚墨;抓好税收确保“开门红”[N];南京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馨;“实力南京”这样铸就[N];南京日报;2009年

8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温州:升级塑料工业产业结构[N];中国工业报;2003年

9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N];中国特产报;2000年

10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华锦项目扎堆儿竣工[N];辽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胡春林;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军;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江蓉;大连市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关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国庆;京津冀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1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91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