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邦向原生国家转型的经济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涛,顾志明;论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冯秋雁;国企改革的新视角: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及修正[J];经济师;2000年03期
3 郑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2期
4 巫蓉,吴君民,毛薇;农村税费改革下的公共物品私营化[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金红磊;政府职能的让渡与拓展——基于公共物品的提供[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4期
6 高培勇;富人纳税的是非曲直[J];经济;2005年10期
7 岳文娟;;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共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戴芳;刘勇;;公益林供给主体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9 王祖山;张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骆永民;;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远风;;公共物品资本化及其分配效应[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覃小玲;;试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实现途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林兆木;;对于深化改革的几点认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定位”座谈会发言汇编[C];2011年
4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5 肖明;;行政收费制度的法理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6 石涛;;三、国有企业:演化、分类及终极形态[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亚平;齐昕;李岚;李忠娴;;寻觅破解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两难”最佳平衡点[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8 李明贤;;中央惠农政策的持续有效性探讨[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秦富;江文涛;;运用“绿箱”政策支持农业科技与教育[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昭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乐明;加大公共品供给 充分有效发挥政府作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龚丹韵;排队时代卷土重来?[N];解放日报;2007年
3 汤洁茵;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N];中国税务报;2006年
4 吕剑敏 汤祖君 朱建军;西部大开发中的公共物品定价[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先耀;公共物品定价政府不能缺席[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唐仁来 张海宁;税收宣传应创新形式[N];宜春日报;2006年
7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盛洪:纳税是双向义务[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高培勇;提倡权利与义务对称[N];中国财经报;2005年
9 陈宪;中国高速公路何时成为公共物品?[N];解放日报;2007年
10 李扬;善用“看得见的手”[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功业;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吴伟;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3 雷晓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席恒;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刘锡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与创新[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刘亚非;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探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于国安;政府规制、政府职能与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华文;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地质环境的经济学分析——以上海城市地质环境为例[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宏利;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的管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辉;酋邦向原生国家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静;公共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杨田;陕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4 王丹;中国公共物品供给变革及其实现途径[D];武汉大学;2005年
5 段军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淑丽;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7 王晶;基于公共物品提供理论的美国公路投融资体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洪波;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刘渊;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政府对策[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孙筠;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1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