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牡丹江地区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推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2:11
【摘要】:小城镇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连接农村与城市、促进资源聚集的“极化”、对所在地区产生影响和支配的辐射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县域经济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带动作用释放不足。受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等因素影响,各地小城镇建设任务仍然艰巨,需要付出努力的层面仍然十分广泛。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的探讨,为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界定了小城镇的概念和县域经济的定义,寻求到了集聚、循环积累因果、区域城市化以及核心——边缘等相关基础理论依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文字表达与图解、数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牡丹江地区为例,实证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缺乏系统规划、经济综合实力弱、规模小、数量大、分布分散、制度不完善及其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相离、脱节等问题,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连接农村与城市、促进资源聚集及其对所在地区产生影响和支配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经验,针对牡丹江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经验,提出了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点和着力点,从县域经济大局出发,明确小城镇定位,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与三次产业的结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终促进牡丹江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7;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慧龙;关于发展永新县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10期

2 邵绘春;;江苏省小城镇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钟文明;梁奕清;;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支持调查——以安溪县龙门镇为例[J];福建金融;2010年10期

4 吴楚雄;;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5 史建章;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06期

6 王媛,钱雅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产业分析——小城镇建设[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周榜师,黄世贤;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江西县域经济发展[J];求实;2001年05期

8 田金明;;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9 杨保平;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10 徐春阳;陈默;;发挥开发性金融先导作用 支持江苏小城镇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战平;;振兴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宋丽;;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企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浙江省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为例[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关建勋;;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农燕妮;李华;;以项目为载体 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加快把县域建设成技能型劳动力输出基地[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泽平;;发展县域经济要确立“六个理念”、处理“六个关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强化科技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徐斌;李燕芳;;对廊坊市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思考[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9 田千喜;王乔;;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问题探索[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进辽宁省委员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N];友报;2009年

2 记者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丁华 陈光曙 实习生 张迪 王姝莹;象山打造全国首个低碳生态小城镇[N];宁波日报;2011年

3 陈沸宇;青海多样化建设小城镇市政[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肖琼 整理;插上腾飞的翅膀[N];黄石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朝晖;朝阳县项目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强劲增长[N];朝阳日报;2011年

6 姚树林 记者 张吉祥;宜川电力局全力服务县域经济[N];延安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幸 张浩淼 实习生 陈煦嫣;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县域经济[N];重庆日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员;统筹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总量[N];咸阳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发胜;全力保障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N];闽西日报;2011年

10 刘生邋谢仪梅 刘杰华;塘坊引民资为城镇建设添活力[N];抚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虹;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及因应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付野;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梁庆凯;基于政府信用的中国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李庆;浅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胡灿伟;“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北省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青;泰安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猛;国际金融危机对包头市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许平洋;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拉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陈泽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6 黄镭

本文编号:2701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1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