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0 07:50
【摘要】:鉴于辽宁省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运用产业集聚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聚效应,对于增强区域的产业竞争力、获得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理论方面将产业集聚理论与专业化分工、外部性理论、根植性理论、产业链、增长极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相结合,分析港口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机理,并据以分析港口产业集聚的形成条件。在定量研究方面,,首先采用区位熵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渔业和港口船舶工业这两个产业集聚状况比较好,海洋盐业和港口交通运输业已经开始向辽宁沿海经济带集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的产业集聚效果不理想,其它行业正在发展当中,未来趋势尚不够明确的结论。并与天津市和山东省的产业集聚度进行了对比,得出山东省港口产业集聚发展比较均衡,辽宁省和天津市发展趋势良好,但仍需进一步调整和整合的结论。 运用CES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产业集聚效应发展较好,但是从纵向时间序列来看,发展很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产业集聚效应的发展。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产业集聚效应的分析,得出港口产业产生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群聚效应、产业价值链效应、放大效应、技术成果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港口产业集聚过程中也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港口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不平衡、港口综合实力不强、港口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港口产业集聚效应质量不显著等,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议政府对港口产业集聚区域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培育集群网络、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优势等。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706005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鸣,李俊,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袁晓玲;杨万平;;中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鲁开垠;;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根植性与核心能力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5 苏德勤,曹春晖;安特卫普港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启示[J];中国港口;2001年06期
6 薄坤,李永杰,黄芳;鹿特丹临港工业发展给我国港口的启示[J];中国港口;2005年03期
7 黄建柱;日本临港工业区的发展[J];中国港口;2005年05期
8 王昱;;试论中国沿海城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7期
9 潘世明;胡冬梅;;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10 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0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