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14:37
【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国家,区域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政治性等多重意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思想,适时推动区域战略转型,对中国区域建设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刻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既有的区域结构。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进行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既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要求,也是区域问题集中凸显的理论呼唤,更是区域和谐发展面临挑战的紧迫需要,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本研究综合运用党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视角,以中国现代化发展为主线,立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对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系统总结。通过研究,本文将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前30年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改革开放后23年的“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和新世纪近10年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并依据此划分,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调整的理论资源、内外部因素,系统总结了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客观评价了战略思想的实施成效,进而剖析了建国60多年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调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创新,提炼出其发展演进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通过研究,论文重点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提出“民族问题区域化”和“区域问题民族化”两个概念。强调在当前的背景下应该更多采取“民族问题区域化”策略,就区域谈民族、就经济谈和谐,弱化、消弭民族隔阂,强化、放大经济因素。二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划分。既打破了按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将“两个大局”割裂开来的传统划分方式,又突破了目前对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关注不够的问题,提出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控制区域差距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第二个大局”思想的回应、是一个带有过渡性特征的战略思想,而“统筹区域发展”在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阶段性的意义。三是首次对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系统总结。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经济区经济”发展、“老、少、边、穷”特殊区域发展和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等5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认为实现由“主次性”向“全面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由“先后性”向“共时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发展权的公平性,由“弥补性”向“互利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区域间的共生性,由“缩小区域生产力水平差距”向“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转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是“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最独特的理论创新之处。四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性角度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评述,力求做到历史的“公允”。如在分析1958年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时,并没有简单认为这是“大跃进头脑发热”的产物,而是从当时缓解交通运力紧张、“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调动地方生产积极性等角度探究了其提出的历史合理性;在认识“三线”建设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其军事成效,也分析了经济方面存在的弊病;在探讨“改革开放缘何发起于南方小镇”时,不仅分析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因素,而且从中国渐进性改革、南北区域的政治风险差异等方面探究了党的区域战略初衷。五是分析了60多年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并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角度提炼了四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图文】:
在地形上分为三个阶梯: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天山、内蒙古高原、黄}几高原、云贵高原为第二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南丘陵、东南沿海氏陵为第二阶梯(见图2.1)。东部季风区_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占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包括在地形上属于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地区和氏陵地区,而积约占全国陆地而积的45%。西北千旱半干旱区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沿线以北的)一大地区,,社要包括地形仁属于第一阶梯的内蒙古.氰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面积约占全lkJ陆地flJJ积的30%。青藏高寒地区北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我国国境,属我国地形土的第一阶梯,而积约!片全国陆地面积的25%。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
陕西师范人学博1学位论文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地区,整个东部煤炭资源量在全国的比重不足5%(见图3.1)。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燃料,绝大部分要借助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由北方运出,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的独特现象。东部西部39%中部56%图3.1中国东、中、西部煤炭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陆人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I.北京:科学出版社,20()3:l5(’新中国成立初,旧中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客运总量仅为13695万人/年,货运总量仅为16097万吨/年,约有一半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1953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图文】:
在地形上分为三个阶梯: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天山、内蒙古高原、黄}几高原、云贵高原为第二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南丘陵、东南沿海氏陵为第二阶梯(见图2.1)。东部季风区_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占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包括在地形上属于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地区和氏陵地区,而积约占全国陆地而积的45%。西北千旱半干旱区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沿线以北的)一大地区,,社要包括地形仁属于第一阶梯的内蒙古.氰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面积约占全lkJ陆地flJJ积的30%。青藏高寒地区北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我国国境,属我国地形土的第一阶梯,而积约!片全国陆地面积的25%。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
陕西师范人学博1学位论文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地区,整个东部煤炭资源量在全国的比重不足5%(见图3.1)。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燃料,绝大部分要借助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由北方运出,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的独特现象。东部西部39%中部56%图3.1中国东、中、西部煤炭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陆人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I.北京:科学出版社,20()3:l5(’新中国成立初,旧中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客运总量仅为13695万人/年,货运总量仅为16097万吨/年,约有一半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1953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渊;;敢与天公试比高——建国以来的广东水利建设[J];广州经济;1994年10期
2 陈佳洱;;回顾与期望[J];科技与企业;1995年01期
3 ;发改委原则同意兴建台州大石化项目[J];化学工程师;2011年06期
4 曲泽;;浅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情况[J];财经界;2011年08期
5 佚名;;故宫五大失窃案[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6 贾焕章;魏振峰;;解决吃水难 旱塬竖丰碑[J];河南水利;1994年04期
7 欧阳熙;孙卫静;;江苏省现代化水利工程一瞥[J];河南水利;2001年05期
8 肖加元;;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税制度变迁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财政监督;2011年15期
9 佚明;;中原第一贿赂案[J];现代经济信息;1994年06期
10 朱克川;;朝鲜换货币的复杂效应[J];w
本文编号:2706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