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成本、经济相互依赖与双边军事冲突
发布时间:2020-06-11 02:12
【摘要】:近几十年的国际关系形势有两大特征: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化及发展与军事冲突的减少。那么,经贸合作的深化是否能带来军事冲突的减少呢?国际关系理论界对此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克里森兹的以门槛成本为核心概念的退出理论对该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退出成本即退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机会成本,而门槛成本则为冲突双方所能承担经济损失的上限。克里森兹认为,当两国之间的退出成本小于门槛成本时,爆发军事战争的可能性较大;而当两国之间的退出成本大于门槛成本时,爆发军事战争的可能性较小。那么是否存在门槛成本这种经贸关系的极值呢?如果存在又是多少呢?本文以美国为考察对象,将美国历次战争前对目标国的退出成本进行计算、总结与整理,认为门槛成本确实存在,体现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日本经济的退出成本。本文通过分析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情况和走向战争的历史情况,验证了退出成本理论,并得出美国门槛成本的具体数值。本文不仅完善了退出理论,从而使之能更好地弥合“贸易和平论”的争议;而且本文提出的美国的门槛成本也对外交决策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图文】:
图 1 三角和平论④则关注决策层面。一些学者强调国家或曰领导对于一战和二战的解释就是加入了国家认知这的爆发的原因在于各国对业已形成的经济相互所受影响,这种落后于现实的国家认知导致“顿和卡特则视国家认知为前提假设,他们认足三个前提条件”⑥,而国家认知就是这三个于贸易的理性判断。科普兰德(Dale Copel认为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要经过对未来贸易预平和互动水平很高,但国家对该经贸关系未生⑦。同样,我国学者郎平将贸易收益的理性velopment and the Liberal Peace: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Tradi00), pp.5-30.
每个国家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其承受退出经济的代价也不一样,因而其对经济退出成本的承受程度也是有限度的。本文用门槛成本来表示此限度。门槛成本即“行为者不能承受的退出成本的水平”①。“简单地说,门槛成本就是冲突双方所能承担经济损失的上限。一般情况下,,冲突双方的门槛成本不一定相等”。②因此,如果挑战国的退出成本超出其门槛成本,它将保持克制,不会提出政治要求;如果目标国的退出成本超出其门槛成本,它将接受挑战国所提出的政治要求;而如果两国的退出成本都没超出门槛成本,两国就会不受经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利益和退出经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代价影响,发生高级别冲突。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门槛成本即退出成本对冲突的干扰性变量,对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有着重要影响。那么,门槛成本是如何计算呢?第二节 退出模型及门槛成本克里森兹通过构建一个表现两国博弈的退出模型(如图所示),从而算出门槛成本的公式。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E0-054;F119
本文编号:2707225
【图文】:
图 1 三角和平论④则关注决策层面。一些学者强调国家或曰领导对于一战和二战的解释就是加入了国家认知这的爆发的原因在于各国对业已形成的经济相互所受影响,这种落后于现实的国家认知导致“顿和卡特则视国家认知为前提假设,他们认足三个前提条件”⑥,而国家认知就是这三个于贸易的理性判断。科普兰德(Dale Copel认为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要经过对未来贸易预平和互动水平很高,但国家对该经贸关系未生⑦。同样,我国学者郎平将贸易收益的理性velopment and the Liberal Peace: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Tradi00), pp.5-30.
每个国家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其承受退出经济的代价也不一样,因而其对经济退出成本的承受程度也是有限度的。本文用门槛成本来表示此限度。门槛成本即“行为者不能承受的退出成本的水平”①。“简单地说,门槛成本就是冲突双方所能承担经济损失的上限。一般情况下,,冲突双方的门槛成本不一定相等”。②因此,如果挑战国的退出成本超出其门槛成本,它将保持克制,不会提出政治要求;如果目标国的退出成本超出其门槛成本,它将接受挑战国所提出的政治要求;而如果两国的退出成本都没超出门槛成本,两国就会不受经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利益和退出经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代价影响,发生高级别冲突。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门槛成本即退出成本对冲突的干扰性变量,对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有着重要影响。那么,门槛成本是如何计算呢?第二节 退出模型及门槛成本克里森兹通过构建一个表现两国博弈的退出模型(如图所示),从而算出门槛成本的公式。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E0-054;F1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帆;美日经贸关系与美日联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毛平;;中日经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与权力分析[J];国际论坛;2010年01期
3 邝艳湘;向洪金;;贸易与国际冲突的因果检验[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2期
4 黄虎清;;二战结束前的日本南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3期
5 颜剑英,罗锦秀;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新发展[J];理论导刊;2005年02期
6 王斯德;李巨廉;;论太平洋战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J];历史研究;1982年06期
7 余万里;相互依赖研究评述[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8 吴伟平;;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J];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郎平;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10 郎平;;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邝艳湘;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D];外交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京原;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的对日政策(1937—1941)[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7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