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视角下东部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4:28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120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8:48:24升到2010年的10:47:43,产业结构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在此过程中制造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支持经济增长功不可没,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东部劳动力生活成本的逐步上升,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不再常见,相反东南沿海地区“用工荒”“招工难”等字眼常见诸于报端,成为桎梏当地企业快速发展的枷锁,部分企业大有飞离东南之势,并已有成功着陆的典范,比如广东省佛山禅城陶瓷产业转移到四川夹江、山东淄博等地;山东如意选择在重庆投资;浙江雅戈尔进驻新疆等等。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种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活动趋势日趋活跃,但是由于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土地关税政策的优惠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地理空间距离的优势,现阶段的东部产业转移活动面临多个区位可以选择。那么,东部企业该如何抉择自己的转移之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东南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在现阶段中西部地区有承接在东部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本文分为六大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是绪言,包括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还有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理论概述,包括对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的理论及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是东部产业转移实证研究部分,首先对东部产业转移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东部产业向外进行转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东部地区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利润场所;二是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促使企业另觅安家之地;三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接着用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数据具体说明了一下东部各省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 论文的第四部分是主要对东部产业转移的两大选择区位——东南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要素,如劳动力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容量及发展前景、集聚经济、产业链完整度、政府的政策和转移地区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搞产业升级,一部分企业转移出去是必然的,其中一部分企业会选择东南亚国家,但规模不会大,因为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小型国家,容纳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所以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前景乐观。 第五部分首先我们分析了一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缺乏协同发展的区域政策;二是缺乏结合自身特色的选择性招商;三是外部竞争压力加剧,政策优惠效应弱化等,然后用“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说明政府通过竞争优惠政策最后导致地方经济福利损失,所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有目标、有选择的承接转移产业很重要,第三小节用实证数据说明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优势产业及重点承接行业。 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就中部地区实际承接产业转移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725806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风;朱勋;;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与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2 张公嵬;梁琦;;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3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4 娄晓黎;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5 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2006年06期
6 周石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7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8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9 张先进;容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4期
10 李瑞梨;邝国良;刘灿亮;;广东省产业转移中企业主体作用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勇;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5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