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29 16:2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尤其是在消费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消费异化现象。消费异化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中国当代社会消费异化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消费异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理论界说,阐述了笔者关于消费异化概念、内涵等问题的看法和思想,从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立论基础。在对消费异化有了清晰的概念认知基础上,本文第二章从人的身体异化、选择行为异化、情感行为异化等方面研究了消费异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首要表现—人自身的异化。本文第三章着重研究了消费异化的危害、成因及相关解决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本论题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本文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
第一章 消费异化的理论界说
    1.1 消费异化概念的理论内涵
        1.1.1 "消费"、"异化"的含义
        1.1.2 消费异化的含义
    1.2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
    1.3 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
    1.4 法兰克福学派之后的西方消费异化理论
        1.4.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
        1.4.2 后马克思主义者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
第二章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主要表现
    2.1 人的身体及其选择行为的异化
        2.1.1 身体的"他者化"
        2.1.2 选择的强制性
        2.1.3 幸福观的扭曲
    2.2 人交往行为的异化
        2.2.1 交往目的异化
        2.2.2 交往方式的异化
    2.3 人的情感行为的异化
        2.3.1 情感宣泄的异化
        2.3.2 情感表达的异化
        2.3.3 情感沟通的异化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危害、成因及解决
    3.1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危害
        3.1.1 对个人的危害
        3.1.2 对自然的危害
        3.1.3 对社会的危害
    3.2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
        3.2.1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3.2.2 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和中国人自身的道德滑坡
        3.2.3 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监管机制不健全
        3.2.4 盲从和炫耀性心理
    3.3 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
        3.3.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3.2 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3.3 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秀云;;从消费活动的原则看当代消费异化的根源[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2 于江丽;;论马尔库塞之批判的“人本主义”哲学[J];商业经济;2011年14期

3 孟佳;;是谁消费了人类[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4 白凯;;出境旅游的消费异化:现象、原因与解决途径[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5 宋文新;;消费合理性与消费伦理[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松石;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哲学思考[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游丽敏;消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雯;论消费异化的批判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刚;“80后”消费异化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新;消费异化与审美救赎[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鑫鑫;人对自身的一种新的枷锁[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唐自元;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实证分析与消费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戴丽兰;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及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一兵;论消费异化与广告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7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7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