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01:09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逐步提高”到“努力提高”,充分显示政府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重视。而在居民收入中,劳动收入是最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相结合、经济分析和政治分析想结合、科学抽象法、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对关于劳动收入的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按劳分配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来源。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分配理论的应有之义。西方经济学家的国民分配理论如要素分配理论等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其次对国内外关于劳动收入的研究作一梳理,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劳动收入研究的现状、进展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帮助。 第三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我国劳动收入的现状是劳动收入总量增长,比重下降。然后对我国初次分配结构进行分析,对国民经济劳动要素份额变动进行分解。得出结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明显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成果更多流向资本,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程度稳中有升。第四部分,通过对美、英、加、日四国1980年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并把中国与55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横向比较,从中得出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结论,由于劳动收入的比重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看来,中国已经到了提高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关键时期。 第五部分,分析造成劳动收入比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原因有:转型中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过快,挤压劳动收入;在市场因素方面,市场经济不够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劳动力过剩的国情作用;经济全球化重资本、技术等。第六部分,针对原因提出有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劳动收入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异化”是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等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7
本文编号:2728639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三林;;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J];北方经济;2009年15期
2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3 彭腾;;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5 高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高峰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3期
6 刘文勇;收入因素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7 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8 陈秀梅;刘银凤;;刍议市场化进程中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对劳动和资本的不同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02期
9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约成;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