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1期
2 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3 王捷;齐颖妮;;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产生的内在机制与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1年12期
4 魏浩;申广祝;;国际贸易摩擦新时代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慧平;王薇;;加快安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2 赵春燕;王世平;;贸易大国背景下反倾销贸易摩擦和预警机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1期
3 陈松洲;;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双重效应与应对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8年06期
4 朱坤林;;后危机时代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5 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1期
6 陶金国;;反倾销:地方行业协会的优势及功能[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2期
7 高维新;蔡春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9期
8 谢建国;;经济影响、政治分歧与制度摩擦——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9 黄昱然;;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1期
10 王玮娟;杨梅;;“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津平;郭晓菁;;对华反倾销的宏观经济与政治因素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杰;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兵;中国出口贸易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3 吴丹;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诗阳;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锦红;贸易摩擦对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研究:效应与机理[D];辽宁大学;2009年
8 冯正强;贸易增长机制与贸易增长动力转换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杜金东;中日贸易摩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罗琳;国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秋;国际贸易摩擦法律问题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佩艳;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国家综合比较优势与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相关性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晓菁;对华反倾销的宏观经济与政治动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尹莹莹;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谢怡;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对策及案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周鸿飞;中国出口所遭遇的贸易壁垒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春梅;贸易大国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其预警机制之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黄荣芳;行业协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10 丁勇;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证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魏浩,张二震;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与重新定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2 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磨擦高发期[J];国际贸易;2003年12期
3 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4 魏浩;张二震;;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摩擦及其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5 朱菲娜;中国外贸战略期待转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63期
6 吴勤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79期
7 魏浩,马野青;新型贸易壁垒的类型、特点与启示[J];经济问题;2004年11期
8 刘丽娟;WTO环境下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刘力;中国经济崛起的全球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波;;大力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是时代的需要——写在金砖国家三亚峰会成功闭幕之际[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2 李向阳;;金砖国家发展之路如何延伸[J];当代经济;2011年09期
3 ;金砖国家 均衡世界经济发展[J];经济;2011年05期
4 沈刚;;方兴未艾的金砖国家[J];经济;2011年05期
5 郑新立;;金砖国家面临的困难、合作及诉求[J];经济;2011年05期
6 万成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被看好[J];经济;2011年05期
7 ;金砖国家将建经贸联络组[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05期
8 徐国庆;;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探析[J];西亚非洲;2011年08期
9 王红霖;;“金砖国家”托起希望[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06期
10 阚宏;张晨雨;;谁将成为下一个“金砖国家”[J];现代商业;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连村;;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广东的机遇和对策[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新立;;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3 杨希雨;;第二十一期 金砖国家:全球经济复苏的领跑者[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4 李凡;章东明;;金砖国家技术吸收能力因素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牛海彬;;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国家:一支进步力量?[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6 宋昱;;金砖国家体育发展研探[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马蔡琛;王亚欣;;预算透明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基于“金砖国家”视角的考察[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8 达蒂亚娜罗西多;;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起重要作用[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9 ;第二部分 演讲嘉宾与听众的互动问答[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10 那华;;金砖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角色[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珊珊;确保金砖国家峰会和论坛年会安保工作万无一失[N];海南日报;2011年
2 林跃勤 周文;金砖国家崛起动力: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哲;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加强工商界磋商的重要平台[N];中国贸易报;2011年
4 B.R.Deepak 印度杜恩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小乐 译;“金砖国家”:为确保地区与世界繁荣提供新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金砖峰会的南非视角[N];东方早报;2011年
6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金砖国家合作前途光明”[N];光明日报;2011年
7 郑熙文;开拓创新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N生;金砖国家顺时而动[N];解放日报;2011年
9 记者 莫莉;金砖国家加速崛起 助力全球经济复苏[N];金融时报;2011年
10 记者 莫莉;金砖国家:深化合作谋共同繁荣[N];金融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晗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许玲;“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沈希希;“金砖国家”的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董雯;金砖国家合作:动因与前景[D];外交学院;2013年
5 尤丽娅;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国家”对国际经济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田丰娟;“金砖国家”合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徐明;金砖国家股市联动性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黄文利;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胡琴;“金砖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宏观绩效比较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冼婷;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0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4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