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辽宁沿海与内陆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6:15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03年10月,我国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旨在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这正是东北地区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好机会。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辽宁内陆城市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以沈阳为中心城市的沈阳经济区利用城市中间地带、利用节点发展经济,加快城市的连接,加快同城化和一体化。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论文以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辽宁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间联系强度的计算,对辽宁省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发展特点、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辽宁沿海和内陆经济的互动效应;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构建辽宁省沿海和内陆腹地经济互动模式的对策建议。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阐明了论文的创新所在。 第二部分是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增长极理论、港口与腹地互动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区域分工理论进行了评述。这些理论构成了研究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对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辽宁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加以概述;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辽宁省的城市进行分析;对辽宁省的沿海和内陆互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第四部分是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对沿海港口与内陆经济互动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五部分构建了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区域互动模式、要素互动模式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图文】:

功能图,功能,辽宁沿海,模式研究


辽宁沿海与内陆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表3一10辽宁省各城市外向功能量单位:万人城城市市外向功能量量沈沈阳阳81.444大大连连78.5333鞍鞍山山34.4666抚抚顺顺23.1555本本溪溪20.8333丹丹东东」6.4111锦锦州州20.2666营营口口14.9888阜阜新新14.5999辽辽阳阳14.1111盘盘锦锦44.8555铁铁岭岭18.4222朝朝阳阳18.4444葫葫芦岛岛18.555

城市流强度,二分,功能


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向功能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 量9990·00}_-一1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 森8880.00币犷丽份寸寸,份丫寸份汁吮寸一钾 ____7770.00日困月鹭份…下一丫-寸下份一,寸份下,十份一一一,节份州 ;;;;;;;;;;;;;;;;;;;;;;;;;;;;;;;;;;;;;;;;;;;;;;;;;;;;;;6660.00日熏曰戴份分分丫寸一份~一分甲,份尸-,一六一钾,份州 ----5550.00日{犷噜犷份份甲于,甲钾甲,了寸,一一甲二分,一后丽孺而靡嘻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4440.00日鑫川薪t豪份份-份一,尸一寸一甲,州才一愕-尸州一 ~~~~~~~~~~~~~~~~~~~~3330.00日襄犷难羹曰翼,二二,,寸下-尸一下份寸一丫川周份下,,丫份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润口外向功能量量量2220.。。阵犷榭门馨耀犷毛犷而九才卒草仁厂二州月万西介布卞钊 赢赢 赢赢1110·00日李曰i犷」羹犷术{川攀州{蓦曰一曰攀川至曰…川;州{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慧侧卜目之一州 慧慧000000.00日琶琶 琶瀚一、 、、 、、、、、、、、、、护护护产矿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宇;黎鹏;;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2 袁恩桢;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回顾与展望[J];江南论坛;2003年05期

3 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1期

4 李蕊蕊;赵伟;;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研究的进展[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吉新峰;荆娟;;论中观区域的梯度与反梯度开发及其战略选择[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李具恒;广义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7 尹继东;;区域产业互动的条件、方式及策略[J];商业时代;2008年25期

8 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4期

9 程恩富,廉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J];经济前沿;2005年01期

10 张建军;李琳;;区域网络开发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易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记者 何勇 郑少忠;[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石品;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1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41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