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5:23
【摘要】: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惟有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才能使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平衡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探索这种新发展模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引。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社会安定政权稳固都有重要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繁荣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富裕,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关系到城乡的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广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年的发展,广东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较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全国还处于上游偏后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的差距就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加大了广东“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幸福广东的难度。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简单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其次分析了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其科学发展的因素;最后,概括总结了目前广东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些典型成功经验,并在适当借鉴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对广东今后如何搞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为广东今后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图文】:
区的经济功能规划非常重要,对地理区域的功能济要素,针对不同的版块经济发展传统和优势制利于实现全面最优的发展成果。增城正是利用本通便利、生态优美的有利条件,根据辖区内不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大主体功能区分别量身定制不同的经济发展蓝图心城区之间,两地的公路和铁路网在此交织,交中部增城市区,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较市生活圈和文化产业城。北部是山区,工业基础工业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主体功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的不平衡”,走出了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图 2:增城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
而是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园区规划(见图3)、优质的政府服务、高效的行政效率、良好的区域品牌和专业的支援性机构来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新的发展策略定位,新的发展策略定位使得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本文编号:2742152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图文】:
区的经济功能规划非常重要,对地理区域的功能济要素,针对不同的版块经济发展传统和优势制利于实现全面最优的发展成果。增城正是利用本通便利、生态优美的有利条件,根据辖区内不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大主体功能区分别量身定制不同的经济发展蓝图心城区之间,两地的公路和铁路网在此交织,交中部增城市区,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较市生活圈和文化产业城。北部是山区,工业基础工业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主体功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的不平衡”,走出了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图 2:增城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
而是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园区规划(见图3)、优质的政府服务、高效的行政效率、良好的区域品牌和专业的支援性机构来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新的发展策略定位,新的发展策略定位使得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金堂;;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周茂权;点轴开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J];经济地理;1992年02期
3 李仁贵;;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1988年09期
4 胡晓黎;;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J];决策探索(下);2010年05期
5 谢晓波;区域经济理论十大流派及其评价[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Z1期
6 王选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J];陕西综合经济;2005年05期
7 饶小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8 田丰;吴超林;赵细康;刘志铭;叶金宝;;以“双转移”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广东“南雄模式”的经验与理论思考[J];学术研究;2010年03期
9 黄跃新;;我国县域经济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10 胡俊生;我国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辨析——兼论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道路选择[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德君;关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选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2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4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