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在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结合以人为本、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区域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稳定度和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选取了年末人均住房使用面积(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每万人拥有病床(张)、刑事案件数(件)、教育投资总量(万元)等15个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人)等15个经济评价指标,共30个指标,建立了一套适合评价干旱区首府城市的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体系。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两系统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出乌鲁木齐市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1990年到2009年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利用静态协调度模型和动态协调度模型,分别求出1990年到2009年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并根据协调等级标准得出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各年份的协调类型,最后,用均值生成函数预测模型对人居环境评价指数、经济评价指数、静态协调度进行预测,根据所得结果对动态协调度进行计算,得出未来10年,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 (1)人居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好,为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 (2)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人居环境系统概括为三个主成分,即居住设施与文化生活、社会稳定度、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可以归纳为两个主成分,即城市经济实力与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第三产业结构。 (3)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逐年增长,两者比较而言,2005年以前表现为人居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2005年以后则表现为经济系统发展水平高于人居环境系统发展水平。 (4)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拟合回归趋势线总体上表现为:直接由经济人居环境落后模式转变为人居环境经济同步模式,称为突变式演变。 (5)静态协调度在1990-2002年为逐年增大,2003-2009年为逐年下降。变化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90-1997年);缓慢增长阶段(1998-2002年);急速下降阶段(2003-2009年)。 (6)动态协调度表现为1990-2005年协调发展,2005-2009年不协调发展。具体变化趋势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1998年快速上升阶段;1999年—2004年缓慢上升阶段;2005年—2009年快速下降阶段。 (7)预测2009-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将下降,且经济的发展水平将远远高于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持续下去将产生更为悬殊的差距。 (8)促进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为: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稳定度,提高市民居住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改善市民消费观念,刺激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24;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瑭;谭静;;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叶嘉国;武汉市居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3 周干峙;吴良镛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4 陈浮;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5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6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7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8 陈新哲;熊黑钢;;新疆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及时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9 宁小莉;;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10 吕金兴;周忠学;;陕西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娜;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李婉娜;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曼;沈阳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及其协调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留佳;武汉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43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4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