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05
【图文】:
(2)举措企业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收益是高度正相关的,因此政府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收益与成本。根据激励机制作用的不同,如图3-3所示,可以把其分为三种类型:
不在于技术上的突破,而是鼓励不同的企园内企业在废渣、废水、废热自身循环利料(废弃物或副产品),形成了经济发展园内阿斯内斯发电厂是丹麦最大的燃气通过地下管道向居民供热,向炼油厂与缓解了煤炭、电、油等供热资源压力,也间的“废物”利用,一方面实现了废弃物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居民供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循环经济促发展 技术创新创效益——云南云维集团-曲靖大为焦化制供气有限公司发展点滴[J];云南科技管理;2009年06期
2 赵金凤;;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6期
3 黄威威;秦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策略[J];科技与经济;2007年06期
4 李艳影;;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3期
5 李海元;张艳;;浅议创新与循环经济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6 ;坚持技术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J];云南科技管理;2010年05期
7 陈祖海;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8期
8 李文生;;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6年07期
9 苏建设;顾巍;;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J];经济师;2006年08期
10 师晓华;;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凤;;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干飞;鹿爱莉;;理念、技术与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常忠诚;;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赵俊平;;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媛;刘中文;;煤炭企业节能减排问题与对策[A];煤矿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余贻骥;;中国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选择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道路[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毛e鹐
本文编号:279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9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