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4:27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的背景下,产业集群以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我国大规模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建设同样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1984年开始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不可替代的增长极。开发区的实践活动为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选取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制度因素在产业集群的管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对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进行归纳性总结,梳理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并在与一般性产业集群对比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二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借助交易费用这一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工具,分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对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演进过程的影响。三是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对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开发区产业集群因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其管理模式是有别于一般性产业集群的“超自主管理模式”。二是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是制度竞争和制度选择的结果,交易费用是评价制度效率的主要标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演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演化产生影响。三是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演进,是有路径依赖的。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创新要以打破恶性路径“锁定”为出发点,以提高集群“自治”能力为落脚点,在优化政府行为的同时,不断提高对行业协会和非正式制度的重视。 本文从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出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借助交易费用这一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工具,建立了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制度分析框架。在对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进行推进的同时,也为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促进我国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珍珍;;以质为本 稳中求升——2011家纺产业集群会议在新疆召开[J];中国纺织;2011年07期

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的决定[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2期

3 ;山西省要打造三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0期

4 ;产业集群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新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6期

5 ;产业集群打造实力牙克石[J];硅谷;2011年14期

6 ;传媒经济观察[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7 丁汉青;陈铮;;中国大众传媒产业集群的实践——中国大众传媒产业集群分析(上)[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8 徐朱灵;;转变发展方式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唯一路径[J];现代家电;2011年10期

9 陈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6期

10 梁晔;;台商登陆制造“群”时代[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文珩 通讯员 王卫国;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发展实现新跨越[N];廊坊日报;2009年

2 徐勐邋毕懂;周村开发区培植产业集群[N];淄博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高永明;开发区发展方式转变提速[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4 孙铁精 本报记者 周明;沈抚新城——精彩之处见项目[N];辽宁日报;2009年

5 记者 孙宇升;鹤城 升起一颗“北苑新星”[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6 马军 记者 王君开;借时 借力 借势 在化危为机中把开发区发展推向快车道[N];辽源日报;2009年

7 记者 柯冬林邋通讯员 张北平 熊衍东;后发不走寻常路[N];湖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文绚;薄熙来:开发区发展要“三个带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霍峰;崛起国内最好的开发区[N];青岛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黄莉莉;东侨——牵手央企名企打造百亿产业集群[N];闽东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治舜;广东省佛山市范湖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启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武同升;东营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曹丽丽;安庆市长江大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8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98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