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0:14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我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的物质财富积累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分配制度的建设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我国分配正义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应有的回应。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分配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分配正义的涵义和特征,系统地梳理了以亚里士多德、康德为代表的经典分配正义思想和以罗尔斯、诺齐克、沃尔策为代表的近代分配正义思想,闸释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正义的设想,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以按需分配为原则。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形成了他对分配正义独到的论述,他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当代中国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分配制度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其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的困境,提出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问存在的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并分析了它们背后深刻的根源。这些差距和分配不公相互交织,使得中国整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重新发掘分配正义思想,同时吸收西方理论的思想精华,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应遵循平等原则、贡献原则和差别补偿原则,并将这三个原则与分配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阐述了实现分配起点正义、分配过程正义和分配结果正义的具体对策。 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问题的研究为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这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分配矛盾和困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正义 分配正义 分配原则 收入差距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言10-16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3-16
  • 1.3.1 主要内容13-14
  • 1.3.2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14-15
  • 1.3.3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分配正义的演化发展16-26
  • 2.1 分配正义的产生和涵义16-17
  • 2.1.1 分配正义的产生16-17
  • 2.1.2 分配正义的涵义17
  • 2.2 经典分配正义思想17-21
  • 2.2.1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思想17-19
  • 2.2.2 康德的分配正义思想19-21
  • 2.3 近代分配正义理论21-26
  • 2.3.1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21-22
  • 2.3.2 诺齐克的分配正义理论22-23
  • 2.3.3 沃尔策的分配正义理论23-26
  •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和价值26-33
  • 3.1 对资本主义分配的批判26-27
  • 3.1.1 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批判26
  • 3.1.2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26-27
  • 3.1.3 对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的批判27
  • 3.2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正义的设想27-29
  • 3.2.1 生产资料公有制28
  • 3.2.2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28-29
  • 3.2.3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29
  • 3.3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思想的价值29-33
  • 3.3.1 论先进性30
  • 3.3.2 实践指导性30-33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的困境和根源33-47
  • 4.1 我国分配正义面临的困境33-40
  • 4.1.1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现状33-37
  • 4.1.2 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现状37-38
  • 4.1.3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现状38-40
  • 4.2 我国分配正义困境造成的影响40-42
  • 4.2.1 对个人劳动积极性的影响41
  • 4.2.2 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41-42
  • 4.2.3 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42
  • 4.3 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困境的根源42-47
  • 4.3.1 个人追求正义思想的薄弱43-44
  • 4.3.2 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不均44-45
  • 4.3.3 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失衡45-47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的实现47-56
  • 5.1 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分配正义应遵循的原则47-51
  • 5.1.1 平等原则47-48
  • 5.1.2 贡献原则48-50
  • 5.1.3 差别补偿原则50-51
  • 5.2 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具体对策51-56
  • 5.2.1 分配起点正义51-53
  • 5.2.2 分配过程正义53-54
  • 5.2.3 分配结果正义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上孝一;黄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1期

2 谢昌飞;韩秋红;;究竟是生产正义还是分配正义——兼谈马克思与奥康纳的区别[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3 刘钰森;王颖;;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1期

4 朱春晖;;马克思评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J];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何建华;分配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6 何建华;;分配正义的历史内涵及其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考察[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9期

7 李景平;王永香;;马克思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比较研究[J];理论学刊;2012年10期

8 孙婧毅;;亚里士多德的分配伦理观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06期

9 段忠桥;;也谈分配正义、平等和应得——答姚大志教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姚大志;;三论分配正义——答段忠桥教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