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对中国居民储蓄与消费状况的实证考察

发布时间:2020-09-05 1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相应的,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储蓄也有持续显著增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之一,而储蓄是支撑投资的基础,因此不论是消费还是储蓄对于—国经济的健康增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收集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1990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储蓄和消费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回归结果得出结论: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过慢。这种状况使出口量相对过大,经济持续增长,但同时居民的幸福指数并没随着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而增长,反而有所下降。而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不健全和中国自古以来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是造成我国居民这种高储蓄低消费状况的原因。 高储蓄低消费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好的方面是;高储蓄是投资的保障、高储蓄低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遏制通货膨胀、高储蓄低消费能够控制国家和个人的入不敷出。不利的方面是高储蓄低消费会分别导致内部经济失衡和外部经济失衡。虽然消费和储蓄对经济的增长都很重要,而且高储蓄低消费也有利有弊,但以我国目前高储蓄低消费的实际状况和造成的结果,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鼓励消费,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扩大消费。 对于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鼓励消费,笔者有以下建议: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各阶层收入结构;逐步减轻城乡居民对未来预期的压力,扩大当期消费;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导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这些建议希望能对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有所帮助。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832.22;F126.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冰;杨建平;;国内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模式的实证考察及评价[J];求索;2008年03期

2 陆洲;;立法人性化之解读——以概念分析与实证考察为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3期

3 林永安;中国股份制实证考察[J];金融科学;1995年01期

4 傅晨,许利新,张日新,王丽萍,古幸福;珠江三角洲欠发达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基于惠阳的实证考察(二)[J];南方农村;2003年06期

5 徐少华,郑建红;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实证考察[J];上海会计;2003年12期

6 李翔;关于汕头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证考察[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尚希;我国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6期

8 郭维洪,邢兰荣,王沼洪;对河北省居民储蓄高增长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08期

9 周光伟;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的实证考察与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10 流水;;居民储蓄能不能用于信贷投资?[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晓芬;;谈居民储蓄过度增长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王晓娟;;陕西消费需求趋势与促进消费升级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3 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4 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5 王永贵;申艳春;;服务质量、关系收益与顾客资产的关系——基于顾客行为视角的实证考察[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冯富存;;大力发展人寿保险事业为完善甘肃省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积极贡献[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7 范丽霞;;湖北省主要农产品技术效率比较与实证考察[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穆中杰;;共和国法学教育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洪银兴;;宏观调控中的资金积累机制[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10 黄家骅;;论居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信息中心 步德迎;如何正确认识80000亿元居民储蓄[N];中国信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孙杰;居民储蓄俩月猛增1万亿[N];华夏时报;2006年

3 记者 王宇邋张旭东 李延霞;居民储蓄额“一波三折”,内需乏力依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记者 李巧宁;前三季居民储蓄新增万亿[N];证券时报;2002年

5 早报记者 张明扬;居民储蓄上月锐减2784亿元[N];东方早报;2007年

6 记者田俊荣;居民储蓄余额达九点八一万亿元[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田丽;居民储蓄意愿强势不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记者 李小伟;哈尔滨居民储蓄两年首现负增长[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2月份M2增速回落[N];证券日报;2006年

10 实习生 任琛;2006年居民储蓄流何处?[N];上海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军;中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谭宏;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考察[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刘丽敏;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9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洪轶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杨;对中国居民储蓄与消费状况的实证考察[D];山东大学;2012年

2 宋喜;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晶;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少鹏;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康巧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6 刘e

本文编号:281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