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博弈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0-09-07 08:54
   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更是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2014年APEC会议上,中国积极倡导进一步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势是,一方面,美国借助TPP,不断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而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和发展东盟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东盟国家积极倡导RCEP以期制衡美国主导的TPP。亚太地区形成了TPP、中日韩FTA以及RCEP并行的格局。 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将聚焦于中、美、日、韩等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博弈以及应对策略。首先,本文介绍了中日韩FTA、TPP、RCEP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亚太主要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考量以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其次,本文构建了一个四国博弈模型并进行两部分拓展,发现当一个地区存在单一区域贸易协定时,随着成员国不断增加,各国福利均上升;若同时存在两个区域贸易协定时,在关税和贸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非成员国选择规模更大的组织将获得更高收益。再次,借助GTAP软件进行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围绕中日韩FTA、TPP和RCEP的成立情况,模拟了六种情景,并对这六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分析。最后,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应该积极推动中日韩FTA的进程,并最终推动RCEP的成立。但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对本国某些产业给予必要的重视和保护。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114.46
【部分图文】:

社会福利水平,模拟结果,情景,福利水平


图5.3社会福利水平模拟结果图5.3中,对角线的数值表示福利水平的大小,单位为百万美元。情景1是三个区域贸易协定都未实现的情景,将其设置为参照情景。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情景2 (日韩加入TPP)下,收益最大的是日本,韩国的福利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因此TPP对日韩两国的吸引力很大,尤其是日本。但日韩加入TPP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打击,中国的福利水平大幅下降。情景3 (中日韩FTA成立)下,中国的福利水平提高较大,日本的福利水平较情景1也有提高

增长率,情景,贸易顺差


进口增长率都要高于出口增长率,且进出口金额增长率较其他国家高。另外,韩国进出口金额增长率也很高,而且呈现出越开放进出口金额增长越快的趋势。中国在六种情景下都为贸易顺差。其中,在情景4 (中日韩FTA成立,并且RCEP成立)下贸易顺差最大,因为这是6种情景中中国加入的最大规模的一体化组织。而在情景2 (日韩加入TPP)下,中国的贸易条件也明显恶化,贸易顺差最小;但在情景3 (中日韩FTA成立)下,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贸易额较情景2大幅上升。总的来说,贸易情况的变化与上述社会福利的变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要注意到,在一体化进程下,贸易平衡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将更严重,因此这将成为各国在一体化进程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3) 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亮;曾金玲;陈勇兵;;CAFTA框架下的贸易流量和结构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2 王威;;博弈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2期

3 郭力;;中俄区域贸易博弈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6期

4 陈汉林;涂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5期

5 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3期

6 黄凌云;刘清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2期

7 王宾容;孙好雨;;基于博弈论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9期

8 杨波;;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博弈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9 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冰;;博弈论视野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关系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81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