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长三角科创圈:内涵、意义和路径初探

发布时间:2020-11-02 16:07
   正全球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形成以世界级城市群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其特征是以一个或多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为核心节点,其他城市通过承接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辐射,连接形成各具特点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是优化区域创新空间结构,都市圈、城市群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要提出“科创圈”?
二、“科创圈”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动力
    (一)“科创圈”的内涵辨析
    (二)科创圈的特征
三、长三角科创圈的建设意义
四、长三角科创圈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子睿;商丽媛;魏晶;;长三角科创圈区域科技创新治理[J];科技导报;2020年05期

2 ;长三角瞭望[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年02期

3 ;市县动态[J];今日科技;2017年08期

4 朱李鸣;;从欧盟经验看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圈[J];浙江经济;2019年13期

5 陈冰;;“创新项链”串起长三角科技高地[J];新民周刊;2018年23期

6 ;长三角瞭望[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年12期

7 ;长三角如何更好、更高、更强、更优[J];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01期

8 元卉;;品牌嘉年华:展示长三角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 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4月28日在沪揭幕[J];上海企业;2018年05期

9 ;长三角瞭望[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年09期

10 伍爱群;;形成共识 整合资源——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城市;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红;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毛新雅;中国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姚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计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国辉;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清源;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6 殷为华;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薛健;复杂网络视角下台海区域间产业及贸易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毛雅萍;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9 魏超;长三角沿海八市区域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梅海雷;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史文婧;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郑敏;长三角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5 赵珊珊;论长三角地区生态风险的政府预防机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琳;长三角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胡承龙;皖北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刘小文;产品细分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冬梅;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何林;合肥融入长三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7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7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