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生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9:04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不仅仅是自2008年以来的新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深化过程中,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系列问题及其潜在风险也日益呈现,引起各级监管部门及业界的关注。为此,政府出台了系列规范融资平台的文件及措施,众多专家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相当广泛的研究。 本文在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入手,结合其现状,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其传导进行研究,并从理论上来解释风险生成机制。最后,借鉴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的经验,就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今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概念的界定、本文写作思路及逻辑框架、创新及不足,并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规范的相关文献,以便为接下来论文的思路打开一个突破口,并为论文的写作构筑一个整体框架。 第二章主要介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其现状。该章首先归纳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五段发展历程,并对其运作模式、运作机制、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整顿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机制的影响,以便为接下来分析平台的风险生成机制打下基础。 第三章在第二章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生成机制。微观运行方面,重点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微观偿付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宏观风险,主要是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微观风险是如何向整个平台系统的其他主体传导的,这种传导如何影响平台系统的其他主体的运作,对整个系统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可能通过以下两个层次的路径向外传导:第一个层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向地方政府、金融系统、宏观经济运行及社会主体的传导;第二层次,地方政府、金融系统、宏观经济运行等的风险向中央政府的渗透。 第四章从理论上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生成机制,重点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一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什么会大规模存在;二是银行为什么会向融资平台发放“天量贷款”。通过本章分析,我们认为:我国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直接原因;财政支出的软约束性是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向融资平台大量放贷。 第五章为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对国外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研究,以便从中借鉴相关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政府融资平台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相关问题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研究还是比较广泛的,然而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生成机制的文献却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与研究问题方面,系统研究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问题,从宏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生成机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理论基础;二是在风险的生成机制方面,本文认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生成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层次的路径向外传导:第一个层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向地方政府、金融系统、宏观经济运行及社会主体的传导;第二层次,地方政府、金融系统、宏观经济运行等的风险向中央政府的渗透。由于政府融资平台系统的复杂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有很大差异,而且有些数据难以获取,本文以尽量详实的数据来论证相关结论;三是理论解释,本文认为客观的宏观经济环境及我国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等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软约束性下的政绩考核机制是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向融资平台大量放贷。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12.7;F127
【部分图文】:
也将由平台公司统一偿还。这一运作模式,规避了现行预算法和担保法等有关法律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障碍,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巨额财政资金缺口。其具体运作机制如图2一1所示:
末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全部政府类贷款总余额的比重近90%,在全年新增贷款中,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占政府全年新增贷款的97%,同比增长%.7%,如图2一2、2一3所示:其他:10.80%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89.20%图2一2:2009年末西部某省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分布图
西部某省680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204家己获贷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其中:19家超过100%;61家介于90%一100%之间:124家介于75十900/0之间,如图3一1所示:图3一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分析3、偿债资金来源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资金来源不足,具有不稳定性根据上海证券的研究,2009年新增贷款增加投放3.05万亿,按照正常基础设施项目 (1.57万亿)的建设进度3年,2010年余额会上升9一10万亿,ZOn年n亿是预期内的。平台贷款中,只有10%有还款保障,900k需要补贴收入、卖地收入弥补。而银行土地价值评估是假设未来25%的比率增长的。以2009年的土地销售收入来偿还7.38万亿元债务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8981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12.7;F127
【部分图文】:
也将由平台公司统一偿还。这一运作模式,规避了现行预算法和担保法等有关法律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障碍,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巨额财政资金缺口。其具体运作机制如图2一1所示:
末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全部政府类贷款总余额的比重近90%,在全年新增贷款中,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占政府全年新增贷款的97%,同比增长%.7%,如图2一2、2一3所示:其他:10.80%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89.20%图2一2:2009年末西部某省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分布图
西部某省680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204家己获贷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其中:19家超过100%;61家介于90%一100%之间:124家介于75十900/0之间,如图3一1所示:图3一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分析3、偿债资金来源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资金来源不足,具有不稳定性根据上海证券的研究,2009年新增贷款增加投放3.05万亿,按照正常基础设施项目 (1.57万亿)的建设进度3年,2010年余额会上升9一10万亿,ZOn年n亿是预期内的。平台贷款中,只有10%有还款保障,900k需要补贴收入、卖地收入弥补。而银行土地价值评估是假设未来25%的比率增长的。以2009年的土地销售收入来偿还7.38万亿元债务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法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8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