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塑的全球经济地理新格局
【文章目录】:
一、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回顾
二、“一带一路”重造的全球经济地理格局
三、全球经济地理新格局的影响
(一)北美及美国
(二)欧洲及其它国家、地区
(三)中国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福全;从美洲经济圈与亚洲经济圈的合并趋势看世界经济的两极化趋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06期
2 李慧娟,学晓;一部关于美洲经济圈的系统论著──《跨世纪的经济大挑战──初具规模的美洲经济圈及其走向》评介[J];世界经济;1994年02期
3 王光伟;;论大陆、港澳、台湾的经济关系与现实的“中华经济圈”[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5年05期
4 刘佳源;;一带一路的经济圈背景下的法律制度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年01期
5 张骏;;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功能区的发展途径研究——基于圈层和势差视角[J];科技经济导刊;2020年03期
6 温立辉;;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下粤东北河源地区的产业机遇[J];科技经济导刊;2020年09期
7 沈默;;握指成拳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启动[J];走向世界;2020年23期
8 冷静;;追赶的火车头:全速奔跑的胶东经济圈[J];决策;2020年07期
9 黎校园;魏椿晏;王茹;;风景名胜与地方经济圈互动发展探析——以梵净山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0年03期
10 陈奉林;;历史上的东亚经济圈兴衰[J];世界知识;201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丛军;资源环境视角下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杨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承接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3 苏红键;空间分工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淑芹;我国地区市场的一体化特征及规制壁垒[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韩笑妍;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若雪;产业的转移、升级、整合与中国经济[D];复旦大学;2009年
7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建新;当代中国经济圈政府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王得新;专业化分工与都市圈形成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旭芊;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对策及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梁贺敏;环首都经济圈产业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马萌;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马静;首都经济圈科技竞争力评价与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5 马青;合肥经济圈城际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王玉洁;提高首都经济圈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黎彬;首都经济圈3E系统一体化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薛永杰;“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与评价[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9 吴秀伦;滇西经济圈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晶晶;“大太原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9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