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广西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2:11

  本文关键词:广西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长期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逐渐拉大,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快于中西部地区。为提升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国家部署了针对西部地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作为我国西部省份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比较落后,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积极推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为广西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先行资本还是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都很重要。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那么,政府对于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会带动广西经济的增长吗?哪一项交通运输方式应该多投资,哪一项应该少投资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文献回顾,笔者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在短期,主要通过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及其后续的乘数效应来推动经济发展;在长期,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网络效应和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交通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空间溢出效应由网络效应衍生而来,交通网络的不完善将不利于网络效应的发挥,从而降低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外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区域内部的网络效应关注的不多。笔者认为,对于广西这个欠发达省份来说,应该更多的关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广西内部经济的推动作用,即广西交通网络对于广西经济的发展作用。因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效应为基础的理论模型,以期可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广西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广西交通网络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随后,笔者通过文献回顾与数据查找,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公路、铁路、水路三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情况,在过去的30年中,广西的交通基础设施无论是从里程上、网络密度上、质量上还是投资规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广西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建立实证模型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广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由于此结论与文献综述部分并不相符,笔者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观察不同滞后期数变量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以期可以解释广西区交通基础设施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图也表现出GDP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反应微弱。而分析不同的时期发现,当广西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时,GDP在第四期之前是有小幅增长变化,随后这种增长消失,直至第八期开始又出现。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笔者认为在短期内,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直接拉动及通过乘数效应拉动广西经济的增长。而在长期,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的拉动效应是通过网络效应来体现的,这种网络效应也是交通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方式。在第四期以后的中长期阶段,GDP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无反应,说明广西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存在问题,交通网络的不完善,使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发挥不出来,造成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在长期不显著,至此,实证部分的结论与建立的理论模型相符。最后,笔者根据上述结论与分析给出了政策建议,即科学规划,优化结构,建设高效协调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特别要注意对于具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以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从而保障投资效用最大化、注重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中的维护与管理、扩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广西 网络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12.7;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一、绪论: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11-22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3
  • 1 、问题的提出11-12
  • 2 、研究意义12-13
  •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13-16
  • 1、研究思路13
  • 2、研究框架13-14
  • 3、研究方法14-15
  • 4、本文创新之处15
  • 5、本文研究不足15-16
  • (三)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16-22
  • 1、基本概念界定16-18
  • 2、国外文献综述18-20
  • 3、国内文献综述20-22
  • 二、研究假设、理论框架与模型22-27
  • (一) 研究假设22-23
  • 1、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性22
  • 2、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22-23
  • (二) 研究框架与理论模型23-27
  • 1、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23-24
  • 2、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网络效应24-25
  • 3、反馈路径: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25-27
  • 三、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态势27-37
  • (一) 广西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态势27-31
  • (二) 广西铁路基础设施发展态势31-33
  • (三) 广西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态势33-37
  • 四、广西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37-46
  • (一) 自相关检验37-39
  • (二) 平稳性检验39-40
  • (三) 协整关系检验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40-42
  • (四)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2-43
  • (五) 脉冲响应函数的解释43-45
  • (六) 本章小结45-46
  • 五、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46-51
  • (一) 主要结论46-48
  • (二) 政策建议48-50
  • (三) 研究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8 温丽;薛继亮;;基于模块化分工的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9 王玉玲;唐华陶;;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姚寿福;;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广西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5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