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建设与经济带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14 15:00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建设与经济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运输设施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大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频率和规模,有助于加强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城市经贸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促进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速度快、运量大、频率高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极大地压缩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往来运输成本,促使经济活动向高速铁路沿线集聚,这必将会对沿线区域一体化进程和沿线经济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本文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带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梳理,本文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带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提高城市的可达性,促进了区域要素频繁流动,有助于加强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使交通线路沿线城市的市场区范围在空间上连续甚至重叠,从而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竞争、分工与合作;同时,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促进沿线城市的要素和经济集聚,引发产业结构变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将推动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形成经济带。其次,本文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干线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路径。从可达性的变化入手,本文区分出总体、“四纵四横”各条干线、枢纽城市三个层次,对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市场区范围及经济集聚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可达性与沿线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高速铁路发展将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促成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相对差异的缩小;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市场区范围迅速扩大,市场区范围的相对差异随可达性的提高而缩小,有利于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区域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京广线和沪昆线上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较高,京沪线、青太线和杭福深线的集聚程度较低。最后,本文分析归纳了我国已经规划并建设的经济带为何长久以来效果有限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条干线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差异,并预测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建成后将有可能形成的经济带。结果显示,京沪线、沪汉蓉线和杭福深线沿线区域更有可能形成沿高速铁路干线发展的交通经济带,京广线其次,而京哈线、青太线沿线区域形成交通经济带的阻力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速铁路对于加速沿线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沿线中小城市来说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带来诸多挑战。对此,中小城市应通过完善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根据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便抓住高速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亦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利用高速铁路对于经济带的积极影响,控制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高速铁路 经济带 区域经济 可达性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F53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价值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5 论文结构13-15
  • 2. 文献综述15-18
  • .1 高速铁路与沿线区域空间经济联系15-16
  • 2.2 高速铁路与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16-17
  •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17-18
  • 3. 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带发展18-22
  • 3.1 经济带与交通经济带18-19
  • 3.2 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带发展的机制19-22
  • 4. 高速铁路影响经济带发展的机制22-30
  • 4.1 高速铁路与可达性提升22
  • 4.2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差异化影响22-26
  • 4.3 高速铁路与区域空间经济活动26-27
  • 4.4 高速铁路与空间经济联系的区域差异27-30
  • 5. 我国高速铁路干线建设与经济带发展30-51
  • 5.1 我国经济带的规划与建设30-32
  • 5.2“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形成经济带的可能性32-51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51-54
  • 6.1 主要结论51-52
  • 6.2 政策启示52
  • 6.3 研究不足52-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57-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长乐;郇亚丽;;高铁时代到来的区域影响和意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2 戴宾;;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3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4 韩增林,徐丛春,李双建,刘桂春;交通网络内生产要素集散机理及模式研究——以沈大高速公路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5 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6 白永平;张秋亮;黄永斌;李建豹;杨靖;;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3年01期

7 梁成柱;;高速铁路对京津冀经济圈要素流动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8 杨荫凯,张文尝,吴启焰;哈大交通经济带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9 金凤君;武文杰;;铁路客运系统提速的空间经济影响[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10 黄寿峰;王艺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经济学家;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凤学;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建设与经济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6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