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理论的陇东南四市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5:03
本文关键词:基于点轴理论的陇东南四市空间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展开,陇东南区域经济随之进入到极为关键的新发展时期。陇东南四市包括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在甘肃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是作为整体的一翼来定位的,近年来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区域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甘肃省的角度,利用“点-轴系统”理论这一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空间结构理论,进行陇东南四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构建,对于组织和引导四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制定符合地域发展特色的保障措施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在深入探究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践应用出发,以促进陇东南四市区域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为目的,分析了陇东南四市进行联动发展的现状条件和可能性,并构建了陇东南四市区域经济重点发展轴,给出了相关优化建议和保障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首先分析了进行该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阐明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基础,给出了应用“点-轴系统”理论构建陇东南区域空间结构的依据,明确了本项研究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和使用的数据来源。第二章,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区位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陇东南四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与优劣势,对发展基础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论述了影响陇东南四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在与内在条件变化。得出结论,陇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落后于省内多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聚集程度不协调;陇东南四市内能源矿产资源、非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极为丰富,并存在互补性;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区域内在发展条件的变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章,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陇东南四市空间结构点轴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二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整体上看,陇东南区域内省级以上高等公路的布局己成网络化,而四市内部的高等级公路的交通体系还未健全。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仍在布局建设之中,不够完善。第四章,深入分析当前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情况,探索空间结构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以产业分工与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四市资源互补性和天水市已经具有加工业基础以及相对优越的交通条件,并以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源为支撑,将是构建最佳的区域联动发展模式的最佳路径。第五章,前文分析与论证了在陇东南四市实行区域联动发展的可能性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陇东南区域内西峰区-崆峒区-天水市-成县-武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轴,并初步定位了核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其演进优化建议,最后给出了如何利用重点轴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陇东南 区域空间结构 点轴理论 经济发展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11
- 1.2 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概念、主要内容与理论基础11-15
- 1.2.1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 1.2.2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与主要研究内容11-13
- 1.2.3 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13-15
- 1.3 点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应用15-17
- 1.3.1 点轴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15
- 1.3.2 点轴系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15-16
- 1.3.3 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国区域发展中的实践16-17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步骤与方法、数据来源17-20
- 1.4.1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17-18
- 1.4.2 研究步骤与方法18-19
- 1.4.3 数据来源19-20
- 第二章 陇东南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20-33
- 2.1 陇东南四市概况21-23
- 2.1.1 自然条件概况21-22
- 2.1.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2-23
- 2.1.3 区位条件23
- 2.2 发展基础23-29
- 2.1.1 资源条件23-27
- 2.1.2 产业基础27-29
- 2.3 陇东南四市发展条件新形势29-31
- 2.3.1 外部环境变化29-30
- 2.3.2 内在发展条件变化30-31
- 2.4 小结31-33
- 第三章 陇东南空间结构分析33-48
- 3.1 "点"发展现状33-38
- 3. 2 "轴线"发展布局之交通38-45
- 3.2.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38-41
- 3.2.2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41-44
- 3.2.3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镇体系空间分析44-45
- 3.3 "轴线"发展分析么能源与水利45-47
- 3.4 小结47-48
- 第四章 资源、产业与空间结构分析48-55
- 4.1 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布局48-50
- 4.2 四市联动发展基础分析50-51
- 4.3 区域分工与协作51-53
- 4.3.1 区域内"轴线"的对接51-52
- 4.3.2 区域内产业的分工与配套52-53
- 4.3.3 与区域外产业的分工与协作53
- 4.4 小结53-55
- 第五章 空间发展轴的培育、优化发展建议与保障措施55-63
- 5.1 发展轴构建55-56
- 5.1.1 构建方法与原则55-56
- 5.2 发展轴确定56-59
- 5.2.1 发展主轴56-59
- 5.2.2 基础设施的布局59
- 5.3 核心城市发展方向定位59-60
- 5.4 优化建议与保障措施60-63
- 5.4.1 优化建议60-61
- 5.4.2 保障措施61-63
- 第六章 主要结论63-65
- 6.1 主要结论63-64
-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64-65
- 参考文献65-6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马国霞,甘国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龚胜生;周军;张涛;;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4 徐明棋;;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5 严鑫翔;马晓冬;徐广军;;结节区视角下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对区域共振轴结构模式的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6 白永秀;赵伟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特点及其措施[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7 罗辉;贾文毓;;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2期
8 陈兴鹏,庞丽;甘肃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现状、过程及效率[J];开发研究;2003年06期
9 蔡春林;刘畅;黄学军;;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1期
10 刘晓晓;叶持跃;李加林;徐亚东;庄汝龙;宓科娜;;城市职能分类中周—布方法与SOFM网络方法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点轴理论的陇东南四市空间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1835.html